是知於相中觀佛、聲中求法,心有生滅,不悟如來意。
凡夫不執有便執無,是故佛謂須菩提,莫如凡夫般作如是念:「如來不以具足三十二相得阿耨菩提。」故說此文。
不著有便著無,是世人的常情,誰知執有執無,皆不能見法身如來,是故佛先破其「有見」而說偈言:
須菩提,汝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那麼轉輪聖王、帝釋天王,也有三十二相,則是如來,豈不是大錯特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最高無上之道,當然要具足相好才能得菩提,須菩提認為不須要具足三十二相證菩提,是著了無見,無見是斷滅,法身非斷滅,斷滅不見法身,「色即是空」,這種見解才對,「若見諸相m•hetubook•com.com非相,即見如來」,若離色而見空,無色而有空,是斷滅空,不能見法身。
所以修行,不能著有,亦不能著空,例如拜佛,不能著有拜佛之相,但完全不拜佛便是著空,拜佛而不執著拜佛,「色即是空」,才可以悟道,若執著不拜佛而可以悟道者,那麼石頭可以悟道,虛空亦可以悟道。
若如來不修三十二相,得菩提時,一個相好也無,一如平常的凡夫,那又有誰尊重如來?
此乃教訓後代兒孫,修行時切莫著色著相,有些人用功得力時,見光見花,或見其他瑞相,便以為自己悟道,此乃修行相應的勝境,距離悟道還很遠很遠,不應著一切所見的色相,故禪宗大德云:「好事不如無。」
修行第一個條件,切莫著有,即此著有之心,能生
和*圖*書種種煩惱,能作種種業,能受種種苦,生死輪迴,無有了期。
現在的人,都是著色著聲,歌舞場中,燈紅酒綠,無始劫以來到現在,都是被色聲所迷,若以般若觀照,「色即是空,色性自空,非色滅空,空即是色,空性自色,非空滅色。」色空不二,即見如來。
凡夫修行,重知見,知見不正,不能發菩提心,知見正,一剎那間發菩提心,知見要與菩提心相應,菩提心性空,故一切法不恒住世間;菩提心從緣而起,故一切法不會斷滅;如是諸法不常不斷,故誡諸法斷滅。
若住於有,著色著聲,都是妄想,以妄想心修行,如蒸沙作飯,枉用功夫,故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偈中的我,指法身真我,可以作主宰,於m.hetubook.com.com一切法得大自在,不是指色身的我。
色本無患,著者是患,我們應將著色著聲之心放下,遠離有見,不為一切物所累,如是修行,乃可希冀。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見屬眼,觀屬心,眼見心觀三十二相,世人著相,大多如是,故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聞佛如是說,即時改說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凡夫學道,一切都不應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於菩提,若不住於菩提心,焉能見法身如來?凡夫欲見法身,最重要是心無住,不住有亦不住無,有無俱不住,亦不起有見,不起無見,方可希冀。
娑婆世界的人,以三十二相為最高圓滿,所以如來在娑婆世界,以三和*圖*書
十二相莊嚴成佛,在華藏世界,世尊則以微塵相海莊嚴報身成佛,是故如來是具足一切相好才得菩提。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所以佛謂須菩提,莫作如是見解,謂如來不須要具足三十二相莊嚴色身,就可以得菩提,佛是為免須菩提聞上來不能著色聲之有,便轉而著空。其實著空比著有更不堪,故經云:「寧著有如須彌山,莫著空如芥子許。」著有之人,雖不能了生死,但還會修福,得人天果報,著空之人,福慧不修,連人天果報也失,更何況得出世三乘的聖果。
世尊欲令須菩提徹底離色離相,故佛問須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和圖書
就是悟道的祖師,也有相好:六祖的掌紋有個佛字;馬祖牛行虎視,舌長過鼻;五祖三十二相只欠七相;清涼國師有四十齒;虛雲老和尚常年不流汗,身無垢穢。如來因中,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然後才得菩提。
見有三十二相是著色,三十二相屬相,著色著相,不能見法身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汝提醒世人莫作是見解,如來不以具足相好的色身而得菩提。
此文破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