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無所從」,是從凡入聖的境界,是菩提路。
法身無來相——「無所從來」,到人間不來而來,來成正覺。
修行如何修?識取「無所從」,無所從而念佛、無所從而持咒、無所從而行路、無所從而坐禪、無所從而拜佛、無所從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若有所從來,是外道法。
悲智和合,是佛的世界,乃至出家人六和合,是僧寶一合相。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即「無所從」就是功用,能夠消滅情識,情識滅盡,就能悟道。
妄想微塵雖然多,但不是實有,若是實有而不虛妄,佛則不說它們是微塵眾,既然妄念不是實有,那麼就是妄念如塵若沙的多,我們也不須要害怕。
例如人體,百骸四肢五臟六腑和合,但彼此不相知,不見有各別體,各各無成見,不見有百骸和合,即非和合,是名和合。
若碎大千世界,就可見到妄念微塵,亦可以知道這些妄念是善、是惡、還是不動。
一合www.hetubook.com.com相的理,就是諸法的寂滅相,本來不可以言宣,故云「則是不可說」,亦不可思,但凡夫之人,處處貪著事相,生種種分別,與法相歪,致令情生智隔,想變體殊,實際居在目前,翻作名相之境,涅槃變作生死,可悲可嘆,所以佛教眾生正知正見。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念楞嚴咒亦如是,看一看楞嚴咒每一字音從那個地方來——「無所從」——半小時的無所從,一小時的無所從,世界空、妄想空、業障空、凡情執著亦空。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六波羅蜜是菩薩一合相,惟是布施即非布施,乃至般若即非般若,六波羅蜜即非六波羅蜜,不見有和合可得,證菩薩無生法忍,是名一合的實相。



須知法www.hetubook.com.com身如來,是無來去坐臥之相,若有人言,法身有來去坐臥之相,是人不解如來說法之義。
世界由妄念微塵合成,妄念微塵空,世界亦空,世界空,即非世界,念佛人若能空五濁世界,便見淨土世界,五濁世界空,佛國土便現前,是名清淨世界。
所以悟道之人,借色身之假,修法身之真,如何借假修真呢?例如雪峰禪師悟道後,在寺內當飯頭,與大眾結緣修福;龍褲國師悟道後在大路邊施茶;六祖碓米供眾;都是悟到色身如幻,借如幻之色身,修無漏之福,而法身如如不動,無所從——無燒飯、施茶、碓米等事。
般若經云:「無生法無來無去,無生法即是佛;無滅法無來無去,無滅法即是佛。」是故法身如來無所從來,來無來相,法身亦無所去,去無去相。
學經一定要前後理路貫通,但是理路最不容易貫通,惟是世尊一定是貫通了理路才為人說法,不會前後脫節,前文後理,必定有所關連。
雖然世界是果報,亦不過合諸法而為一相,m•hetubook.com•com例如五蘊和合,故有眾生世界;四大和合,故有人體世界;父慈子孝一合相,而建立父子世界;兄友弟恭一合相,故有兄弟世界;朋友互相信任,故有朋友世界,禮義廉恥五常三綱和合,故有人類世界,鳥雁鴛鴦蜂蟻蛇蟲,各各和合,故有它們的世界。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善男子善女人,於四威儀中,以般若觀照,觀照得力,照見世界空,碎為微塵,微塵為因,世界為果,一切世果,皆由妄念微塵所造,善妄念微塵造三善道的世界,惡妄念微塵造三惡道世界,「不動」的妄念,造四禪天及無色|界天,五濁的妄念,造娑婆世界。
法身無去相——「亦無所去」,無去而去,示現涅槃,普利群生。
如來說一合相,以般若觀之,法法皆空,物物無性,彼此忘我,自他無執,各無成見,如水乳合,即非一合,hetubook.com.com是名一合相。
上來不貪著果報,不受生死,放下三界,然後從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識取根源去,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得成於忍。
留意「無所從」,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是從那一個地方來?大家不防觀一下,當觀之時,觀不到來處,但觀到「無所從」,在「無所從」之中,凝住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甚至一天、多天,照顧「無所從」之境——無所從而從,從妄入真——妄想、煩惱,無所從來,妄想煩惱空,如是我相空、世界空、虛空空、山河大地空,「無所從」亦空。
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以般若觀之,妄念微塵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故「即非微塵眾」,妄念微塵空,轉為清淨微塵,故云「是名微塵」。
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hetubook•com•com
雖然和合一相,若見有和合相,即非和合,若不見有和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以般若力觀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佛問須菩提:「是微塵眾多否?」須菩菩提答言:「甚多,世尊。」
坐禪的人,先空身體,當身體空時,無數的妄想立即湧現出來,但是般若的觀照力,令妄想起得快亦滅得快,好像水泡一樣,一冒上水面,立即又滅去。妄想微塵即生即滅,不能久住,若無般若的觀照力,一個妄想起,可以令我們打一個小時、甚至打一天的妄想,以般若觀照,妄念微塵隨生隨滅,根本就分不出究竟它們是什麼妄念,是貪、是瞋、是痴、還是善,只知道它們生生滅滅,就是因為這些生生滅滅的妄念微塵,障蔽了我們的慧眼,不能見自己的清淨佛性,若想見性,必定要一網打盡這些妄念微塵,妄念空,變為清淨微塵,就是我們的清淨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