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幾經激辯之後,終於接受史達林的指令,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保證蔣介石的安全,周恩來奉命在十七日趕到西安,與張學良與楊虎城進行會議,張學良進一步的發現,中共準備利用這個機會,直接與南京進行交涉,以提高國共合作的交易籌碼,根本沒把東北軍當成共同的伙伴看待。
這時張學良對於西安內外環境,隨時都會有瞬息萬變的高度警覺,因爲他不能掌握東北軍內有多少中共組織的細胞,也難防範楊虎城的部隊發生意外。由於西安的各個派系領導人,對於如何釋放蔣介石,仍然有著時間與方式的意見,而中央軍已經開始與東北軍https://m.hetubook.com.com爆發戰火的衝突了,一旦東北軍產生重大死傷,那麼難保軍隊發動嘩變,而會影響到蔣介石的安全。
這時張學良終於看透了所有的幕後,他原本希望利用這次的行動,能夠讓東北軍扮演一個主導聯合抗日的角色,現在因爲他手上控制蔣介石的安危,反而成爲大家爭相利用的棋子。因此張決定,絕對不能讓事態惡化下去,自己必須要確保蔣的安全,以及設法迅速釋放他,否則中國抗日的準備,就要功虧一簣了。而周恩來在西安,除了與張學良商量大計之外,還必須設法壓抑在東北軍內的共黨組織,
www.hetubook.com•com以及說服楊虎城,要確保蔣介石的生命安全。至於何時釋放人質,周、楊都認爲需要多點時間來進行更多的佈置。
所剩下的問題是,張學良必須要讓蔣介石的抗日政策,有所允諾,才能對東北軍支持他兵諫行動有所交待。有趣的是,宋家兄妹在與張學良密集的會談中,開始同情張學良的用心與處境,在宋美齡的調解下,蔣介石同意在改組南京政府議題上,進行會商,以及允許與周恩來加入會談,最後達成了一些的共識。問題是,蔣介石堅持不肯在共識的文件上簽字,因此由宋家兄妹代蔣介石,接受了改組政府、停止內和-圖-書戰、以及不處分參與兵諫者等共識。蔣介石不肯簽署任何正式的文件,造成周、楊等人的不滿。但是張學良認爲硬要蔣簽署文件並無實質的意義,他相信蔣介石會履行他的承諾。
不過當時一般的輿情與民意,則是一面倒地反對張學良對蔣介石有任何不利的做法,這些輿情非常擔心若是蔣介石發生任何的不測,那麼中國不但沒有可以對抗日本侵略的領導人,中國可能會重新進入新的內戰狀況——這是民國成立以來,一次最爲明顯的民意共識:支持蔣介石繼續成爲中國的領導人,以完成國家的統一與領導對日本的抗戰。
不過張學良個人認爲,這樣會夜長夢多,因此斷
和*圖*書然決定親自護送蔣介石離開西安。只要蔣介石平安離開西安,那麼抗日大計必然能夠實現。因此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時,張學良在沒有知會任何人的情況下,匆匆的親自護送蔣介石等人,乘坐自己的專機,飛離西安抵達洛陽。蔣介石平安獲釋的消息,可以說是讓整個中國都鬆了一口氣,中國不會再陷入一場新的勢力爭奪的內戰之中,張學良則是敢作敢當的承擔了一切的責任。
在宋美齡與宋子文趕到西安之後,張學良更清楚的發現,假如蔣介石的生命或是權威受到傷害,那麼必然會使抗日的準備工作,更爲的困難,因爲在南京,只有蔣介石才是真正的抗日派領和*圖*書
袖,而親日派已經開始進行奪權佈置了(汪精衛正由歐洲兼程回國),所以他決定平安釋放蔣介石的決心更爲堅定。
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加派秦邦憲到達西安,以宣達共產黨中央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政策指示,因爲當時中共的東北軍工委中,多數的人仍然拒絕這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政策指示,在秦邦憲軟硬兼施,以及周恩來的設法疏通之下,中共的東北軍工委書記甯古石,終於同意中共中央的和平解決的決定。周恩來再與張學良一起說服楊虎城,應該釋放蔣介石。不過當時仍然有不少的將領,持反對的意見,因此一般的共識是,多扣留蔣介石一段時間,以取得更爲充分的保證,再將他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