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目前宋哲元長期不在河北,正是日軍一個可以生事的機會,因此關東軍、朝鮮軍與駐屯軍的將校,大家都有了互相支援的軍事行動默契。日本駐屯軍在河北的演習,就更爲的活躍了,特別是在豐台的日軍,更是針對攻擊宛平與盧溝橋,進行實戰演習。並且還要求二十九軍,同意日軍的演習,可以穿過宛平城。宋哲元不在,秦德純也只有接受了,這時的平津一帶,究竟是日本的領土,還是中國境內,已經是分不清楚,人民每天看到的是,日本兵舉著日本旗、用著日本的槍、砲在那兒認真地操練著。
早在兩年多前,蔣介石就把華北的冀、察兩省,交給二十九軍將領宋哲元等人,全權的運作,主要的目的就是在設立緩衝區而與以日本周旋;而逐漸地,宋哲元對於南京是採取「七分合作、三分不合作」的立場。宋哲元在和圖書冀、察的運作,一方面設法敷衍日本人的壓力,對日本做出不少的讓步,讓日軍隨時可以在河北公然演習,日本商社開始到處投資發展,漢奸團體也就日益增加地發展之中。
在日本而言,中蘇之間的關係改善,已經開始威脅到日本「反共抗蘇」的基本對外國策了。於是日本少壯派的軍官團體,開始要求日本政府立刻與明確地釐清對華政策,必要時動用武力來取得中國的華北,軍人出身的首相林銑十郎,既無法解決經濟蕭條的問題,又不能協調軍方對中國政策的爭辯,所以在一九三七年六月請辭,由充滿忠君愛國思想的近衛文麿公爵出任首相,但近衛對於軍人的駕馭能力極低。
而在華北的日本駐屯軍,自從調升其地位與台灣軍平等地位之後,增加了一個混成旅團的部隊,駐軍總人數比辛丑和約www•hetubook.com.com所允許的兵力增加了三倍,而且在一九三五年的豐台事件中,日軍硬強佔了北平南郊的交通戰略要地豐台,設立軍營(這些都是違反辛丑和約的做法)。這樣日軍在華北,早已完成了對北平的三面包圍,北平對外的聯絡交通線,只剩下西南的宛平與盧溝橋一線了,就這樣,日本在豐台的駐軍,還不斷的演習如何發動攻擊,以一舉截斷北平對外最後的交通線。
宋哲元一方面也爲二十九軍的自己人擴大勢力,到了最後,冀察平津所有的地方首長職務,已經完全地落在二十九軍的手裡,這種軍政不分的結果,是二十九軍的作戰能力開始降低了。宋哲元明知以日本人節節進逼的做法,至少在華北雙方最後難免一戰,但是他卻沒有利用充裕的時間與資源,充實與精訓軍隊,反而讓二十九軍的上層領https://www.hetubook.com.com導人分心,花更多的時間與精神去擔任地方行政長官,最爲不幸的是,宋哲元更沒有預先擬訂與日軍決戰的全面戰略佈署計畫。
原本局勢最爲緊張的河北,在七月初,意外出現了和緩的跡象,因爲日本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突然心臓病發作,生命垂危,日本正在考慮更換指揮官;而中國方面,因爲宋哲元長期的請假離職,副手不便有所堅持與擔當。因此中日之間的歷史衝突大事,好像不至於在雙方前線主帥都不能作主之時爆發,但是卻因一個意外而引爆了中日全面的歷史決戰。
正當日本政府的高層在爭論,如何對付出現團結與聯蘇的中國政府之時,日本的關東軍、朝鮮軍與華北駐屯軍的將校們,卻早已經等待不耐煩了,他們乾脆決定,由自己先進行各種軍事演習的準備,必要時自己動手。關東軍將機https://m.hetubook•com.com械化的部隊調往長城關口,並且經常進行以鐵路緊急運送部隊與重裝備的演習,日本的朝鮮軍也在進行調動日軍部隊,進行如何能夠越過鴨綠江與渤海,以進入中國作戰的演習。
到了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已經成爲中國一致接受的領導人,南京準備抗日的決心與行動,是越來越清楚,宋哲元也知道,自己擔任中日之間「白手套」的時日恐怕不多了。在一九三七年年初,日本進一步施壓時,宋哲元乾脆發表聲明,宣佈支持國民政府,而把日本人的各種壓力,全部推給南京來負責,又在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二日,自己決定回到山東老家休養,而把應付日本人的責任交給副手秦德純擔綱。
而此時,蔣介石則在廬山進行暑期的國事講習,以團結整個中國的社會力量,同時也與中共的代表進行團結合作計劃的細節協商。蔣介石最爲關心的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抗日的國防腹地大西南軍政力量整合的問題,因此他特派何應欽前往四川,與當地各路軍政領袖,進行軍事整編的會議。因爲四川才在年初,一度爲了軍事整編,鬧出很嚴重的動亂,全靠南京強力的介入,才能勉強穩住了局勢。蔣介石曾經準備與德國進行可以裝備三十萬軍隊的整批武器交易,但是受到日本與義大利的干預,沒有成功。
這時候,雖然東京方面還在考慮如何對中國採取下一步的行動,但是駐在東北、朝鮮與華北的日軍,早已經失去了耐心,他們覺得搞華北特殊化,竟然耗費如此多的時日,最後也只弄到一個若即若離的冀察政務委員會;而南京國民政府又搞聯蘇容共的政策,中國軍力與國力正在迅速的發展之中,假如日本不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給中國狠狠一擊,那麼蔣介石可能真的會建立出可以對抗日軍的力量,那麼日本就要錯過控制華北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