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歷史分水嶺的開羅會議
33.5 中國為戰後亞洲奠定發展方向

而在中英之間,蔣介石知道,丘吉爾絕對不會討論香港的問題,對於反攻緬甸,英國也有極強的意見,因此不便公開產生對立或是破裂,蔣介石相信羅斯福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歧見,因而只旁敲側擊的提議將香港改為自由港,試探羅斯福的支持。英國全力反對允許韓國、中南半島在戰後獨立,在雙方激辯之後,英國只在韓國獨立的問題上讓步,美國在中南半島的獨立上妥協,香港問題只有以後再議。
蔣介石自然了解,中國對琉球有過長期的宗主關係,琉球的戰略地位又極其重要,因此無論是回歸中國,或是能夠真正獨立,在中國未來戰略發展上,都是非常的重要。無奈當時中國的國力不足,只有先交給美國託管,日後再圖適當的安排。結果不幸竟然在國際強權的謀畫下,琉球又到侵略者日本的hetubook.com.com手中。
開羅會議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開場,羅斯福與蔣介石在大體上頗能互相尊重,蔣介石則是過於信賴羅斯福,而低估了丘吉爾的手腕。羅斯福對於蔣介石意見的尊重,引爆了丘吉爾「誘敵深入」的大反擊佈署。事實上,丘吉爾原先希望英美領袖能夠先行在馬爾他島會面,集中力量討論全面反攻歐陸的策略,因為丘氏認為,亞洲問題根本只需要分別由英美兩國領袖,各自私下決定就可以了。但是羅斯福卻堅持,亞洲的問題,應該尊重中國的意見。所以丘吉爾對於羅斯福如此「遷就」蔣介石,未來必然會影響到英國對於亞洲的控制,當然心生不滿,所以決心非除掉蔣介石不可。蔣介石可是從來沒有遭遇過這樣世界級的政治鬥爭,丘吉爾是先佯退然和圖書後再突擊,於是蔣介石就掉入政治會戰的包圍之中了。
在開羅會議中,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先分別會晤,就各種的戰略方案,以及戰後的世界與亞洲的安排,進行意見交換。蔣、羅之間的會談,大體上都順利與和諧,中美對於下列十大問題,都有不少的共識:一、中國成為主導戰後國際社會的四強之一。二、日本皇室地位將尊重日本人民的意願。三、中國協助美國,軍事佔領日本。四、日本應以實物賠償中國。五、所有被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應該歸還中國,琉球地位未定,香港問題以後磋商。六、中美軍事合作,美國軍援中國,中國開放軍事基地供美國使用。七、朝鮮、越南、泰國應該協助其獨立。八、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九、外蒙古與唐努烏梁海問題,應該與蘇聯協商解決。十https://www.hetubook.com.com、中國與美國建立聯合參謀首長會議。
由於當時中國退到西南部地區,對外的國際交通幾乎完全遭到切斷,而西南內地原本的生產力就不足,無法長期負擔抗日戰爭龐大的消耗與支出。因此重慶政府控制的地區,早已發生嚴重通貨膨脹的壓力,特別是軍公教人員的待遇,幾乎已經接近難以為繼的危機地步了。因此蔣介石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另外給予重慶政府十億美元的貸款(當然是要還的),以控制惡性通貨膨脹的毀滅性威力,同時也為中國提升軍備與戰力,以配合盟國在亞洲大陸的反攻作戰,做好準備。這點羅斯福也表示相當的同意,並表示他將與美財經首長研商之後,再提出實際的做法。這個向美國要求十億美元信用貸款的協商,由宋美齡全程參與,因此宋美齡「誤認為」,羅斯m•hetubook.com•com福總統已經正式答應給中國的借款,不料事後這竟然成為中美之間最大的衝突所在。
此外羅斯福也與蔣介石談到越南的歸屬問題。因為法國根本是戰敗國,在亞洲作戰更是毫無貢獻,所以羅斯福兩度詢問蔣介石,中國有無收復越南統治權的意願,蔣介石都明白地拒絕了。因為他了解越南過去大部分的時候只是中國的屬地,血統文化都已有相當的差距,所以拿回越南,不但是違背民族自決的歷史潮流的做法,更會平白得罪了法國與英國。
在領土問題上,羅斯福曾經非常鄭重地提到琉球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蔣介石則依據事實指出,琉球群島過去只是中國的屬國,並非中國的領土,因此中國並不打算收回琉球群島,但是可以將琉球群島先予以國際託管,以後再決定其命運。這點蔣介石是相當精明,因為美國遠在十九世m.hetubook.com.com紀,初次到達西太平洋之時,就有控制琉球的戰略規劃。假如蔣介石展現中國有控制琉球的意願,那麼絕對會被丘吉爾與馬歇爾當成包藏野心的頭號「公敵」,認為中國有稱霸西太平洋的野心,那麼中國將會面臨更大的打壓,恐怕連台灣與東北的主權都會要不回來。
而蔣介石則兩度主動提起旅順軍港開放給美軍使用的問題,因為他認為,在歷史上,無論是日本還是蘇聯,都是因為要控制這個軍港,才給中國東北帶來無窮的兵禍。中國是一個需要重建的弱國,因此只有美軍的介入,才能穩定這個敏感的戰略地區。但是羅斯福沒有作明確的反應。蔣介石在琉球與旅順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知道中國即使能夠戰勝日本,在相當的時間之內,中國還是一個弱國,特別是是在海洋上,因此希望美國能夠多關照這個地區,中國則盡力發展陸上的實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