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抗日無價值」的刻板宣傳,有了中國戰區大敗事實的支持,造成羅斯福逼迫蔣介石,交出中國政府軍隊指揮權給史迪威的霸道做法,更成為在後來的雅爾達會議中,盟國毫不留情陰謀出賣中國的主要原因。
這場中美之間,莫名其妙的「離奇」衝突,可以說是荒謬已極。盟國不但在戰略上欺騙、出賣中國於先,又背信於援助中國的承諾,最後突然完全怪罪中國向美國勒索。同時還不顧中國戰區的安危,強迫中國出兵進攻緬甸北部,進行一場最耗費軍力,卻幾乎沒有戰略價值的作戰。這個衝突使得中美之間的關係降到了冰點,精疲力竭的中國,不但將面臨日軍最後的瘋狂猛攻,還要更為孤單地面對來自盟國的遺棄與打擊。
整個會議,簡直成為對中國的一個私設裁判法庭。與會人士全都成為「中國私刑隊」的成員,以最為刻薄的方式,聲討中國借錢的滔天大罪,其程度比後來在東京大審對日本戰犯的聲討,還要嚴厲的多。和圖書
因此在國務卿赫爾的斡旋之下,美國內部最後達成一項協議,每月最多支付二千五百萬美元的駐華軍費和圖書,原先的十億美元貸款免談、修建機場的費用也免談,匯率另行商定(最後是以一美元兌七十法幣達成協議);史迪威的緬北作戰計劃,蔣介石必需要出兵協助,否則美國絕對不再援助中國軍隊。
這時候,羅斯福從失信於蔣介石的感到遺憾,一變而為對蔣介石的「勒索」感到不滿,這種變化之大,簡直無法理喻。但此時中美關係,突然就瀕臨破裂的邊緣。馬歇爾這回可抓到機會,可以置「盟友」蔣介石於死地,因此他全面煽動美國政府內部的反蔣情緒。
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日的美國政府聯席會議上,一向極端左傾的財政部次長懷特(Harry White),以充滿煽動的言詞,猛烈批評中國的要求;財政部長摩根索等人趁機提議(非常奇怪的是,國務院竟然缺席),全面中止美國對重慶的支持、停止在中國修建機場、撤退所有美國在中
https://m•hetubook.com.com國的軍事人員。陸軍供應部長索摩維爾甚至提議,乾脆懸赏一億美元,收買在中國的政客,動手進行推翻蔣介石的政變,另外組織一個親美的中國政府。
這時羅斯福已經直接介入中、美之間的爭執,他要求蔣介石出兵,以支援史迪威與蒙巴頓的緬北作戰計畫,但他「忘記」了中美之間原來的緬甸作戰共識,是中國絕對不能單獨進行緬北作戰。因為這種局部反攻,既不能擊敗緬甸的日軍,反而造成中國戰區實力不足的危機。此時馬歇爾卻極力批評蔣介石,他指出這就是蔣介石一向的陰謀,中國拿了美軍的援助,卻不肯讓部隊參戰,因此美國政府應該以中斷對華援助,來壓迫蔣介石出兵參加緬北作戰。和_圖_書
這個會議的結論,當然得到馬歇爾與史汀生的全力支持。他們認為,只要這個備忘錄能夠傳到重慶,那麼保證中美關係全面破裂,美軍也會撤離中國戰區。幸而在最後關頭,羅斯福總統請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介入,參加意見。赫爾力排眾議地指出,假如美國政府這樣對待蔣介石,美國對日本的作戰,將會失去中國的合作。假如中國與日本停戰,那麼整個亞洲的局勢將會全面逆轉,美國就沒有把握控制亞洲的戰局了。赫爾的這一簡明的分析,才點醒了「中國私刑隊」情緒化m•hetubook•com.com決策的不當,美國絕對不能沒有中國在亞洲的支持,否則美國再多花兩百億美元與一百萬部隊,也不一定能挽回亞洲、太平洋戰場,因失去中國所造成的危機與後果。
結果當然是史迪威在緬甸,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與火力大勝日軍。蔣介石的中國戰區,戰力被抽調一空,空軍戰力也受到分割使用,結果中國軍隊從北到南,都遭日軍擊潰(詳情請參看三十四章)。美國政府的結論就是,史迪威是可以領導中國軍隊擊敗日軍的「名將」,中國的軍隊必須交給史迪威統帥。蔣介石與中國軍隊完全不是日軍的對手,因此中國軍隊在對日戰爭中,可以說是「一無貢獻」。
其實整個中國被否定與被出賣的歷史,都是盟國政治野心家一連串的政治陷阱所設計造成的。中國絕對沒有想到,盟友會比敵國還要殘酷。此時的中國正處在被盟國出賣的全面危機之中,但她仍必須要為自己的命運,做出最後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