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日軍孤注一擲的瘋狂反撲

日本在一九四四年年中,決定將最後有限的兵力,孤注一擲地投入華南。結果日本並未能因此而擊敗中國,以挽救自己的敗局,反而造成日軍在中國東北的兵力嚴重空虛,給予蘇聯「參戰」(其實是劫掠)而輕鬆獲勝的可乘之機。實力被抽調一空的關東軍,對於蘇聯紅軍的攻擊,表現的是近乎毫無招架之力。日本終於在歷史的決戰上,給俄國撿到洗雪日俄戰爭恥辱的機會。同時蘇聯入侵中國的東北與朝鮮半島,給東北亞帶來半世紀的戰火與威脅。這些都是日本一號作戰計劃得到「勝利」的歷史後果。
一九四三年年中之後,由東條英機所領導的日本政府,已經開始知道,無論是和是戰,都無法解決中國事變了。日本既然沒有足夠的兵力爭取戰爭的勝利,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設法保持現有的戰果,以謀求一個較好條件的停戰交易。東條政府於是提出了建立日本「絕對國防圈」的概念。這個概念在本質上,已經是不求勝利之被動與守勢戰略,但是卻成爲支配日本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東條英機政府之所謂絕對國防圈,就是設定保障日本本土安全,與維持戰爭資源供應,所需的最小控制空間。日軍大本營認爲,在太平洋中,日本最少要據守千島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印尼群島;在亞洲陸地上,日軍則要控制中國的平漢、粤漢鐵路,及中南半島,並延伸到緬甸與印度東部。
這個建立絕對國防圈的戰略要求,對於已經不求戰略勝利,而只求自保的日本政府領袖而言,正好配合了日本民族極端缺乏國家安全感的集體心理,因此使得日本政府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去執行與達到目標。此外,在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以及南方軍總司令部中的高級將領,已經有了更爲奇特的戰略構想,就是在必要時,日本的戰略決戰主體,將從日本本土,轉到亞洲大陸進行。因爲日本島嶼的戰略空間太小,無法承受強大的攻擊;在亞洲大陸,日本則控有足夠寬廣的戰略空間,以及較多的戰爭資源,可以適合長期作戰。所以日軍有意擴大在中國的戰場空間。
日本的海空軍,這時候已經在太平洋地區遭到美軍猛烈的打擊,擴張與反擊已經是不可能了。由中國華南基地起飛的盟國轟炸機,更對日本絕對國防圈之運輸通路造成重創,特別是陳納德指揮以華南爲基地的美軍第十四航空隊,與中國空軍密切合作,非常有效地攻擊日本的戰略運輸船隊(由南洋經台灣海峽到其本土之航線),造成日本運輸船隊每年高達一百萬噸以上的損失。在這種狀況之下,日本的軍備與工業生產,由於缺乏原料與能源的供應而面臨全面停工之危機。這是威脅日本絕對國防圈安全運作,最爲嚴重的問題。日本的整個作戰武器軍火的生產,以及民生必需品,供應上都開始發生嚴重的困難。
因此日本政府若要確保其絕對國防圈內運輸線的安全,就必須要在中國以及緬甸戰區,同步進行孤注一擲的大反撲作戰,作戰核心的目標,就是消滅中國戰區內的戰略空軍基地及補給線,以確保日本絕對國防圈的安全。在緬甸戰區的攻勢,是要切斷駝峰運輸的通路;而在中國戰區的攻勢,則是徹底破壞中國華南地區的盟國空軍基地。

34.1 規模空前的「一號作戰計劃」

日本中國派遣軍在接到大本營的指令之後,開始研擬一個由北而南的全面攻勢作戰計劃,也就是打通平漢與粤漢鐵路,與徹底掃平華南的盟軍空軍基地。其實這個作戰攻勢方向,曾是中日全面戰爭初期,中國最爲擔心的日軍攻略戰法,但是日本卻一直不能掌握這個戰略構想。直到六年後,面對山窮水盡之時,日軍才想採這個作戰方向,爲日本帝國的命運,進行最後的反撲。經過日軍大本營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高級參謀幾次全面會商,最後在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三日,日大本營經過御前會議,核定這個挽救帝國命運的行動方案,是爲「一號作戰計劃」(Operatihetubook.com.comon Ichi-Go)。
日軍的中國派遣軍,在受到大本營如此強力的支持之下,可以說是喜出望外,因此也決心拚出所有的力量,以完成挽救日本帝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所有參加作戰的野戰師團,都組織特殊的作戰敢死隊編組,特別加強突擊、夜戰與城市作戰訓練;並且舉辦各種作戰研習會議,徹底檢討過去與華軍作戰的經驗,提出改進的對策方案。日軍從大本營到前線參戰部隊,一再進行周密的兵棋推演,以及全軍的戰前演訓與競賽。
一九四三年秋季,日軍大本營命令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開始依據大和-圖-書本營的絕對國防圈戰略指導原則,擬定一個決定日帝國戰爭勝敗的作戰計劃。計劃的目標是,一、攻略中國南方與西南方的中美空軍基地。因爲這些空軍基地的戰機,已經嚴重危及日本由南洋通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路線;這是維持日本戰爭機器運作的生命線所在,若是繼續受到威脅,日本將很快就失去長期作戰的能力。二、打通亞洲大陸的陸上交通線。日本在必要時,可以在陸上進行聯絡,將關東軍、中國派遣軍、以及南方軍結成一體,用亞洲大陸的戰略空間進行決戰。三、是打擊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日軍力與作戰意志。
爲了發動一號作戰計畫,日軍可以說是設法將明治維新以來,所有累積的陸軍戰力,都要孤注一擲地投入。日大本營決定,中國派遣軍在執行一號作戰計劃中,所有的兵力與支援要求,都給予最優先的配合。在兵力動員上,日軍決定再動員五十一萬部隊,優先補足中國派遣軍所有的缺額;儘量將原先在中國戰區的乙種師團與丙種師團,調升爲甲種師團。此外大本營並且還抽調日本本土與關東軍的部隊,進一步支援中國派遣軍的一號作戰。和_圖_書
此計和-圖-書劃的綱領是,日本本土將再增加兵力的動員與投入,關東軍與南方軍則儘量提供支援。第一期作戰,是先由華北方面軍發動攻擊,打通平漢鐵路,同時殲滅華軍在河南的主力。第二期作戰再由駐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發動直攻衡陽的大會戰,徹底擊潰華軍第九戰區的主力。第三期是成立第六方面軍,負責打通粤漢鐵路的作戰,與華南的第二十三軍配合,發動由廣州北上、與十一軍的會師行動。第四期作戰,則在打通粤漢鐵路之後,再出兵攻佔廣西與越南的通路。一號作戰計劃的戰略重點目標,是攻擊與摧毀中美空軍在江西、湖南與廣西所有的空軍基地。
日軍對於一號作戰計劃的先期和*圖*書後勤準備,周全到幾乎難以想像的地步。先是改組了整個在中國戰場的航空兵團,單是空軍作戰的油料,就有半年的儲量,彈葯的儲量多達兩年。並特別派出從未在中國戰場上使用過的裝甲師團,參戰各軍的糧彈後勤支援,都有半年以上使用量的準備;馬六萬七千匹,運輸汽車一萬三千輛,運輸補給船艇一萬艘。並且調動日本全國所有的道路、橋樑工程支援人力與器材,投入戰線後方道路的維修。日軍在一號作戰計劃所有的作戰需求,上至野戰醫療設備,下到士兵軍靴的修理,都一應俱全,它成爲日本皇軍成軍以來,歷史上空前的全面出擊作戰,其動員規模,超過了明治時期日俄戰爭的兩倍以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