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北兩翼戰場
一、劉邦堅強

一位當代名人曾經說過,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考察劉邦的一生,可謂是累敗累起。彭城之戰,無疑是他一生中最慘重的失敗,然而,彭城之戰,也是他一生中最堅韌的崛起。
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聯合英布和彭越,如何放手使用韓信的事情。
韓信、英布和彭越,史稱滅楚三傑,五年楚漢戰爭,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正是由於得到了這三位英雄的助力。彭城之戰時,韓信是劉邦的部下,被劉邦留在關中對付固守孤城廢丘的章邯。彭越是劉邦的友軍,軍敗後渡過黃河,撤退到河上地區蟄伏休整,對於如何起用他們,當不在話下。唯有英布,他是項羽多年器重的愛將,說動他背楚歸漢,恐怕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
劉邦將信將疑,打量了半天,最終接受了隨何的自薦,讓他組建了一支二十餘人hetubook•com.com的使團前往九江國。
前面已經說過,劉邦統領諸國聯軍東進攻楚的時候,蕭何與韓信留守關中,蕭何負責兵員糧草徵發等一切後勤事務,韓信負責圍困固守廢丘的章邯。得到東征軍大敗的消息後,蕭何下達緊急動員令,徵調關中所有能夠從軍的青壯年編入軍隊,調集關中的糧食物資,一同送往滎陽。韓信將圍困廢丘的事情做了妥善安排後,統領關中軍出關,前往滎陽增援劉邦。
在下邑稍做休整後,劉邦一行繼續向西撤退,抵達虞縣(今河南虞城縣北)時,心事重重的劉邦失態爆發,突然指斥左右近臣說道:「就你們這幫人,怎麼可以謀劃天下大事?」左右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劉邦在想什麼。謁者隨何不解地問道:「不知道大王話中的意思何在?」劉邦依然在沉思中,像是自言自語,也像是回答和_圖_書隨何的問話說:「誰能為我出使九江,讓英布出兵叛楚,拖住項羽滯留數月,我取天下的安排就可以萬全了。」
類似的歷史人物,類似的人生經歷,彭城慘敗的劉邦之外,我想到了赤壁之戰百萬大軍灰飛煙滅的曹孟德,喪師失地被迫萬里長征的毛澤東。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在苦難的磨練中,表現出百折不撓的堅韌,他們對於成功的執著和對於最終勝利的自信,都可謂是超凡出眾。
劉邦在下邑踞鞍而問時,張良就在身旁。經過彭城之戰,他看出劉邦軍事能力的極限,明確了依靠劉邦的一己之力是無法戰勝項羽的苦澀事實,他對劉邦冷藏韓信的用心和後果更是心知肚明,只是不便明言而已,如今劉邦能夠自我反省,有意共分天下,重新用人,他自然是感銘稱幸,當即進言道:九江王英布,本是楚國的梟將,現在與項王之間有嫌猜m.hetubook•com•com,魏將彭越,與田榮一起反楚,驍勇善戰,這兩個人可以迅速聯絡起用。大王的部下,唯有韓信可以委以大事,獨當一面。如果大王有意,能夠捐讓關東地區以獲得三人的助力,項羽就可以被擊破。
送走了隨何使團以後,劉邦繼續匯集被打散的殘部,且戰且退,一路西去撤退到滎陽,得到由關中領軍前來支援的韓信的幫助,停止了敗退,穩住了陣腳。
得到蕭何的後勤支持和韓信的軍事增援後,劉邦軍軍勢大振,在豫東的敖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滎陽(今河南滎陽)——|索亭(今河南滎陽)——京縣(今河南滎陽南)一線構築起堅固的防線,終於將追擊而來的項羽軍阻止在防線之外。在韓信的指揮之下,穩住陣腳的漢軍主動出擊,在索亭和京縣一帶擊敗楚軍,重挫了楚軍西進的鋒芒。楚漢兩軍,拉鋸交戰於滎陽一帶。楚漢戰爭,從此進入相持和*圖*書階段。
楚漢戰爭的相持階段,從時間上看,從漢二年六月劉邦退守滎陽開始,直到漢四年九月楚漢和議實行為止,整整持續了兩年又三個月。從空間上看,分為南北中三個戰場。南部戰場在江淮地區,以九江王英布歸漢攻楚為中心,大致持續了半年(漢三年五月到十一月),戰事雖然以英布兵敗告終,卻牽制了楚軍的西進。北部戰場在黃河以北,以韓信進攻魏國、趙國、燕國和齊國為中心,全線告捷,最終扭轉了楚漢戰爭勝敗的走向。中部戰場在滎陽地區,劉邦和項羽長期在此拉鋸對峙,楚軍一直佔有戰略進攻的優勢。為了更清楚再現這一段紛紜複雜的歷史,我先敘述南部和北部的戰事,從冷面殺手英布開始。
隨何當即回答說:「臣下願意前往。」
史書上說,「至彭城,漢兵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意思是說,漢軍兵敗https://www.hetubook.com•com彭城,到了下邑這個地方,劉邦下馬靠著馬鞍發問道:「我希望拿出關東地區作為滅楚的酬勞,天下英雄中,誰人可以共享?」
秦的下邑縣在今天的安徽省碭山縣,地處彭城西,豐邑南,距離彭城不到二百里。當時,呂后的哥哥呂澤統領一支漢軍部隊駐守在下邑,堅守待命,沒有被混亂的戰事席捲,劉邦一行逃到這裡,方才緩下一口氣來。不能不使人驚異稱奇的是,剛剛喪失了數十萬大軍,借助於沙塵暴死裡逃生到這裡的劉邦,毫無沮喪失望,悲傷悔恨之情,他的心思,竟然都在如何重整旗鼓,改變戰略打敗項羽之上,不愧為心裡素質堅強的天才領袖。類似的歷史人物,類似的人生經歷,使我想到赤壁之戰慘敗的曹孟德,喪師失地被迫萬里長征的毛澤東。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在苦難的磨練中,表現出百折不撓的堅韌,他們對於成功的執著和對於最終勝利的自信,都可謂是超凡出眾。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