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垓下決戰
六、烏江自刎

項羽自負地問道:「今日之戰,如何?」
項羽手指山坡下旌旗晃動的漢軍,從容對部下說:「我領一隊先行,首先為諸君斬一敵將。」然後指著遠方吩咐道:「看清楚了,那裡有三處高敞地,你等三隊由另外三個方向馳入敵陣,突圍後分別抵達,等候我的到來。」話音未落,項羽一聲高呼,率領二十八騎突入漢軍軍陣。楚軍的突然行動,使漢軍猝不及防,隊列被打亂,軍陣被撕開,項羽趁勢斬殺敵將一員。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叫作楊喜的漢軍騎士迎面與項羽撞個正著,被圓睜雙眼的項羽一聲怒吼,馬受驚,人失態,掉頭一陣狂奔,跑出幾里地外。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突然被項羽直呼其名的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的目光,側身面對身邊的戰友王翳,手指著項羽說:「這就是項王!」
心情沉重的項王夜不能寐,起身在軍帳中默默飲酒。項羽的愛妾稱為虞姬,一直跟隨在身邊,項羽的愛馬叫作烏騅,多年最愛乘騎。英雄失路,望眼前美人託身無所,想帳外駿馬奔走無路,禁不住慷慨悲歌,心中滿腔的鬱結,竟然和著漢軍營中飄來的楚歌唱了出來:
意思是說,漢軍已經攻佔了楚國,營壘之外盡是楚歌。大王頓挫失意,賤妾也無心生存。
於是和_圖_書項羽統領二十六騎突圍一路東南去,抵達東城縣烏江亭地界(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烏江是流入長江的一條小河,進出長江的船隻常在這裡停泊,因為是船舶商旅往來的交通要地,秦帝國以來,政府在這裡設有亭部,負責郵政交通和治安管理。
項羽一行急急南下,過澮水,渡淮河,八百騎士只剩下百有餘人。進入陰陵縣(現安徽定遠縣西北)境內,迷失了方向。向當地一農夫問路,農夫指點說:往左走。項羽一行左去,結果陷入沼澤地區,方知受騙上當。待到項羽一行走出沼澤時,灌嬰騎兵已經追趕上來,尾隨不捨。
「我自起兵以來,至今已經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吃過敗仗,這才霸有天下。然而到了眼下,竟然困窮於此,這是上天要亡我,而不是征戰的過錯啊!今天,我決死無生還意,願為諸君痛痛快快作最後之戰。一戰潰圍,一戰斬將,二戰奪旗,願為諸君,連勝三戰。願使諸君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而不是征戰的過錯啊!」
於是項羽如往日臨戰,口授軍令,部署二十八騎整裝受命。他分二十八騎為四隊、每隊七騎,各向一方做環形布陣。他久久地觀察地勢,靜靜等候漢軍的到來。漢軍騎兵聚攏,將項羽一行團團圍困,裡外數重,水泄不www.hetubook•com•com通。
漢軍將士蜂擁而上,搶奪項羽的遺體,數十人相互蹂躪殘殺而死。最後,郎中騎王翳奪得項羽的頭,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騎將楊武、騎士呂勝各奪得項羽遺體的一部分,帶回劉邦軍大營,經過驗證,確切無誤。
虞姬
清.上官周《晚笑堂畫傳》(乾隆八年刊行)
當晚半夜,項羽帶領八百名近衛騎士,出垓下城,突破漢軍的包圍圈,徑直南下而去。天亮,漢軍統帥部方才確認突圍的是項王,劉邦當即命令騎將灌嬰統領五千騎兵追擊,務必要擒殺項羽。
項羽繼續喊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的頭。我成全你!」說完揮劍自刎,得年三十二歲。
史書上說,項王統領殘部,以垓下城為要塞,修築營壘堅守,兵員缺少,糧食耗盡,聯軍的包圍圈,重重數層。項王鬱鬱不安,外出巡視軍中防務,聽到聯軍營壘中傳來陣陣熟悉的楚歌,和圖書大驚失色,自言自語道:「難道楚國都已經被漢軍攻佔?為何漢軍營中有如此之多的楚人!」
血戰中的項羽,已經身負十餘處創傷,突然間轉身不動,顧望眼前一位漢軍騎將喊道:「來人可是舊友呂馬童?」
二十六位楚軍勇士,如何在項羽的統領下,置身漢軍的重重包圍圈中,與數千精銳騎兵殊死決戰,史書無言,已成絕筆。偉大的司馬遷,只以其神奇的史筆,為世人留下項羽之死的最後身姿言語。
項羽一生,身經百戰,從未吃過敗仗,大規模的野戰,最是得心應手,宛若神助,用兵或如巨石滾下高山,或如狂風席捲落葉,從未失過手。垓下之戰,是項羽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敗仗,敗戰後困守孤城,也是他一生中從來未曾有過的屈辱體驗。
歌詞大意是說,英雄蓋世力能拔山,時運不濟寶馬頓足,寶馬不行無可奈何,虞姬啊虞姬,你將何從?
項羽為了擺脫追兵,不顧人疲馬乏,強行軍往東而去,進入東城縣(現安徽定遠縣東南)境內時,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抵達四潰山(現安徽全椒、和縣之間),項羽遙望身後滾滾而來的漢軍旗幟煙塵,自忖難以脫逃,於是登山集結二十八位騎士,感慨說道:
垓下之戰,楚軍慘敗,鍾離昧所統領的前軍和項羽所統領的中軍幾乎全軍覆沒,十萬楚軍將士,生還和-圖-書者不到兩萬人。苦戰突出重圍的項羽,退守垓下,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大獲全勝的聯軍,將垓下的楚軍營壘團團圍困。

項羽抵達烏江,烏江亭長已經整船靠岸,等待良久。亭長對項羽說:「渡過長江,就是江東地區。江東雖然不大,也是地方千里,居民數十萬之地,足以一隅稱王,願大王迅速渡江。眼下烏江,唯有臣下有船,縱使漢軍追兵到來,也是無船不能渡江。」
按照劉邦頒布的軍令,五位斬殺項羽的騎士分享千金萬戶的封賞,都受封最高爵位為列侯,從此載入史冊。
待到烏江亭長船載烏騅馬離岸遠去,項王命令部下下馬,將戰馬放生,二十六人手持盾牌刀劍步行,背靠烏江,相倚集結成三面環陣,以必死之心,靜候結束生命的最後一戰。
歌詞或許是後人的假託,卻是情理中的延伸。項羽與虞姬對詞和聲,同歌數闋。英雄一世的項王,禁不住潸然淚下,左右侍從,無不痛哭失聲,無人能夠抬頭仰望。
戰況如項羽所言,四隊楚軍騎士,分別衝開漢軍軍陣,抵達項羽指定的三處高地。一時亂了陣腳的漢軍騎兵,在灌嬰的指揮下迅速重整隊列,再次實施包圍,由於不知道項羽在何處,於是分五千騎兵為三隊,分別包圍三處高地。此時的項羽,意氣風發,統領兩隊騎士馳下第一座高地,突入漢hetubook.com.com軍騎陣,破陣直奔第二高地而去,途中斬殺漢軍騎士數十人。抵達第二高地會合後,項羽趁漢軍還來不及重整隊列,率領三隊騎士馳下高地,斬殺漢騎兵高級將領——騎都尉一人,抵達第三高地,四隊騎士順利會合,查點人員,僅僅損失了兩名騎士。
二十六位楚軍勇士,如何在項羽的統領下,置身漢軍的包圍圈中,與數千精銳騎兵殊死決戰,史書無言,已成絕筆。偉大的司馬遷,只以其神奇的史筆,為世人留下項羽之死的最後身姿言語。
項羽一聲長嘆,繼續對亭長說:「我知道你是厚道長者。我這匹烏騅馬,五歲正當年,我騎此馬所向無敵手,曾經一日馳行千里,不忍殺死,贈送予你。」
二十六名騎士下馬,俯伏項王馬前齊聲回答道:「如同大王所言。」
「漢軍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據說,傷感欲絕的虞姬,起身為項王楚舞,和歌唱道:
漢軍第一陣抵達,兩軍開始接戰……
此時的項羽,心境澄明,來去已定。他難得一笑,回答亭長說:「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想當初,八千江東子弟隨我渡江西進,到如今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不棄,仍然以我為王,我又有何臉面去見他們?縱使江東父老兄弟默默不言語,我項籍豈能問心無愧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