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 草莽英雄楊行密

然而,新到任的廬州刺史林敏幹卻是個既不精敏又不能幹的傢伙,只會忌才忌功,生怕屬下太能幹,有一天會造反,對楊行愍就不免有些顧慮,有些不放心。他莫名其妙地下令將楊行愍降職為隊正,行愍無法心服,就真的率心腹造反了。好幾名跟他素有交誼的校尉,像李德誠、田郡、朱延壽,也都附和起事,輕易地就攻破了府衙,殺了林刺史。
朱溫是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少年時原是鄉里的流痞,與哥哥朱存一起跟隨黃巢造反,擔任東南面行營先鋒使和同州防禦史,在黃巢兵敗後,於西元八八二年投降唐朝,唐僖宗賜名「全忠」,史書上也稱他為「朱全忠」。朱溫從此效力唐朝,在汴州當節度使,他盤據中原,兵力雄厚,連唐昭宗都受他的控制。
潘刺史見狀大奇,左手往前一伸,止住了前拉後推的衛士,命人把他帶上。
「你為何要聚眾作亂、開倉搶糧,還殺死官兵?」
神棍之一的呂用之,一日看上了左廂都知兵馬大元帥畢師鐸美麗的小老婆,就明著對畢師鐸講,要他讓一讓。
第二天,楊行密突然問張訓說:「你分到鎧甲好不好穿?」
唐昭宗聞訊,只好遷就事實,任命楊行愍為廬州刺史。那時唐朝歷經黃巢造反,內有宦官恣橫,外則藩鎮跋扈,朝威不振,早已到了「宮門之外,號令不行」的地步,就算昭宗想不遷就事實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不行。
孫儒的大軍來攻揚州,楊行密抵擋不住,只好退出揚州城,孫儒進城後,縱火屠殺,大肆奸淫擄掠,但是卻收刮不到像畢師鐸誇稱的財富,一氣之下,找個藉口,說畢師鐸暗通汴州節度使朱溫,意圖不利於秦宗權和自己,將畢師鐸斬首於市。
潘刺史嚴峻的目光掃向四方,再抬眼看看日頭,此時一旁衛士高喊:「午時二刻已到——。」潘艮點了點頭,立刻有兩名衛士解開第一輛囚車,把死囚拖出來,推著跪下,在典獄官驗明正身後,劊子手一刀就把囚犯的頭砍下來,順腳一踢,把屍身踢倒在草地上。膽小的觀眾發出了一聲驚呼,立即又自己用手掩住嘴巴。
「在下楊行愍。」死囚朗聲答道。
揚州城被圍了半年,城裡所有能吃的都吃光了,老百姓連草根都沒得吃,只好吃泥巴,但是泥巴那有營養,結果大半的人都餓死了;官兵沒吃的,把戰馬殺來吃,吃完了,就把老百姓捉來殺了吃。而畢師鐸被迫開城出戰,不管是大戰小戰,沒打勝過一次,最後沒辦法,只好以高駢的性命來作威脅,要楊行密退兵。楊行密不肯,畢師鐸就殺了高駢。楊行密知道後,下令三軍穿戴白衣白冠,向城哭拜,而後加緊攻城。三軍一鼓作氣,終於攻破揚州城,然而畢師鐸卻趁亂間溜走了。
張訓持劍走回廳堂,王氏說:「你想負我嗎?隨你好了;只因你將作數郡的刺史,我不能殺你。」說完,就引頸閉目,等丈夫殺她。
孫儒大搶一陣後,隨即退兵,楊行密派大將張訓趕入城中救火,搶救了數萬斛糧食,賑濟百姓。
楊行密出身草莽,部屬多半驍武雄暴,桀驁不馴,卻肯聽他的指揮,楊行密領導統御的能力確有過人之處。
八人抬的官轎坐北朝南地停在劊子手前面,轎夫卸下hetubook.com.com槓子,熟練地掀起轎簾,把刺史迎接出來。
張訓說:「這樣不可以。」
而南唐的李後主李煜,就是李昪的孫子。
畢師鐸逃離揚州後,向西投奔盤踞在淮西、荊南一帶的流寇秦宗權,慫恿他派兵攻打揚州。秦宗權原是許州牙將,當黃巢造反攻過淮河時,秦宗權逐走刺史,據蔡州造反,附和黃巢,黃巢死後,秦宗權接收了不少黃巢舊部,勢力大為擴張;他為人狠毒,嗜殺成性,所到之處,往往屠老孺、焚屋舍,弄得千里杳無人煙。他聽說揚州有不少富翁,是塊富地,且佔領揚州城的楊行密兵少勢弱,便要畢師鐸跟著他的部將孫儒一起去攻打揚州。
「穿倒還好穿,只是有些破舊了。」
潘刺史果真沒看錯人,楊行愍既肯吃苦耐勞,又勇敢機敏,因此不久就由軍卒升為火長、由火長升為隊正,當潘艮三年任滿,調回長安述職之時,楊行愍已經因為表現優異、屢屢建功,而由隊正升為校尉了(唐朝兵制:三百軍卒為一團,團設校尉統之,下有六隊,每隊五十人,設隊正統之,每隊中十人為一火,火有火長)。
呂用之在天長縣時,曾對楊行密撒謊說他在揚州城裡有五萬錠白銀埋藏在地下,等攻下揚州城後,就用這些白銀犒賞三軍。但揚州城收復後,東挖西挖卻找不到這批銀子,呂用之準備腳底抹油開溜之際,楊行密才明白呂用之騙他,就把呂用之腰斬示眾。那些平素受盡呂用之欺侮的老百姓,爭著割裂撕咬呂某的屍體,一下子就把呂某分食而盡。
眾人發出了歡呼,楊行愍更是匐伏在地,向刺史叩謝。
高駢倉皇應戰,結果兵敗被俘,呂用之卻帶著一些兵馬從小門逃離揚州,並以高駢的名義,發信給廬州刺史楊行密,要他出兵援助,以解高駢之危。
「聚眾作亂事出無奈,開倉搶糧只為救飢,殺死官兵情非得已,既然被捕,只有以命償命。」
楊行密在揚州愛民如子,省吃儉用,不久就回復了揚州的繁榮,這時,他的勢力已經擴張到江蘇、安徽、浙江諸省了,與盤據中原的大軍閥發生了直接的衝突。
楊行密在宣州時,有回下令分鎧甲給眾將,張訓分得的鎧甲比較破舊,心裡十分惱怒。
「看你儀表出眾,器宇不凡,如今藩鎮割據,逆閹當權,國家正需要人才,本刺史忽生惜才之念,姑且網開一面,饒你一死,將你編入軍伍,戴罪立功!」潘艮說到這兒,把話一頓,又朗聲說:「下面兩名死囚,一併饒了死罪,編入軍伍,為國效勞。」
張訓的寬仁,多多少少是受了主帥楊行密的影響,楊行密就是個對屬下寬厚仁慈,凡事開誠佈公的人。如楊行密的部將蔡儔在廬州叛變,還扒了楊行密的祖墳,蔡儔兵敗被殺後,諸將都主張扒蔡儔的祖墳報仇,楊行密嘆口氣說:「蔡儔幹的事太傷天害理,我怎能跟他學呢?」
楊行密對付叛賊也有一套。他的小舅子朱延壽計劃造反,在外頭暗中培植自己的兵力,楊行密知道以後,假裝眼睛害病,在接見朱延壽的使者時,常常東指西指,故意說錯,甚而有一回在房間裡踱步,突然往柱子上一撞,昏倒在地,以表示眼病很重了。
楊行密打敗孫儒後,孫儒的部將大多投降了楊行密,這些兵員多數是河南人,驍勇善戰,楊行密特別在其中揀選了五千名最勇敢的健卒,編為一隊,每人發給黑色的衣甲,稱為「黑雲都」,每和*圖*書次作戰,都派黑雲都打前鋒,敵人每望風而潰。對於揚州城的武備更不忘編練軍隊、充實戰力,因此,他的勢力愈來愈壯大。
朱溫大軍到了密州,見城頭旗幟高張,而城中一無動靜,疑有伏兵,不敢輕易進攻,等了幾天,才派兵進城,見倉庫房舍完好,財物又多,將士們忙著搶掠財物無心追趕,張訓遂得以全軍而還。
楊行密這一次的勝利,奠定了淮南的穩固基礎,並且使長江以南的割據政權穩定下來,不致捲入中原混戰的漩渦裡,唐昭宗還因而在天復二年(西元九〇二年),封楊行密為東面行營都統、中書令,並封他為吳王。
後來楊行密駐軍揚州,分賜有功諸將馬匹,張訓分到的又多是老馬劣馬,頗為不快,張訓妻子再安慰丈夫說,一定是下人搞的鬼,楊公絕不知情,要他不要記放在心上。
楊行密在淮南、江浙日漸坐大,朱溫當然不快,便派大將龐師古、葛從周率軍七萬征討楊行密。
張訓聽了,感激的點了點頭,一個箭步上前,先一劍刺死了婢女,再回頭殺了妻子。後來張訓果然作到刺史,應了他妻子的預言。
此後楊行密和孫儒纏戰數年,互有勝負,揚州城也屢復屢陷。孫儒的兵將雖多,楊行密卻性格堅毅,屢敗屢戰,憑著不折不撓的精神打拖延戰,把敵人拖垮。
又如楊行密派侍從官張洪替他揹劍,張洪被朱溫收買,拔劍刺殺楊行密,結果反被左右殺了,楊行密另外卻又派了張洪的好友陳紹擔任揹劍的侍從官,一點也不疑慮陳紹是否會跟張洪一樣害他。
唐昭宗天復三年,朱全忠又出兵和楊行密交戰,當時楊行密派大將張訓和王茂章攻克密州(山東省諸城縣),張訓並作了密州刺史。朱全忠大怒,親率二十萬大軍攻打密州。
而那些夾道旁觀,議論紛紛、竊竊私語的人們,個個也都面露悲憫神色,不僅是對同類的死亡所產生的關切、同情,同時,也表露出他們對官府處理判決這件事的不贊成態度。
憶及此事後,張訓即趁妻子外出時,叫鎖匠進房來把鎖打開,只見箱中有一襲繡綴滿珍珠的衣服,不由暗中驚疑。妻子回來後,一進門便問他:「你開過我的衣箱,是不是?」這更叫張訓訝異。
步卒們圍成了一個大圓圈,把人羣隔在外頭,九輛囚車整齊地停在圓圈裡,行刑的劊子手筆直地站在圓圈的中心點,身後的鬼頭刀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恐怖耀眼的光芒。
楊行密說:「先前我在宣州時,有一次分鎧甲給諸將,當天夜裡做夢,夢到一個穿珍珠衣的婦人對我說:『楊公賜給張訓的鎧甲十分破爛,請楊公調換一下。』第二天我問你,果然不錯,就給你換了。昨天我賜諸將馬,又夢到那個穿珍珠衣的婦人對我說:『張訓分到的馬不好。』今天一問又是如此,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他下令將金銀財寶都留在城裡不取,在城頭密插旗幟,命老弱婦孺先往南撤退,自己率精兵在後面抵禦追兵。
張訓覺得奇怪,走進廚房,見鐵鍋裡蒸著一個人頭,已經被吃了一些,面頰、嘴唇和耳朵的肉都不見了,吃得狼藉零碎,令人噁心。他想起楊行密作夢的事,知道妻子是個會妖術的異人,大為驚恐,便起意要殺她。
還有一回,楊行密曾怒罵部將劉信,劉信一氣之下,喝了幾壺悶酒,投奔流寇孫儒。楊行密知道後,禁止左右之人去追殺劉信,他說:「劉信酒醒之後,一定會回來的,他怎會對不起我去投奔孫儒那賊呢?」第二天,www.hetubook•com.com劉信果然回來。
陰霾的天,寒風颼颼地颳著,風裡的細沙打在臉上像針刺似地。
一次講,兩次講,講得高駢也起疑心,打算對畢師鐸採取行動。然而畢師鐸安排在府衙中的眼線早早飛鴿傳警,畢師鐸乃先下手為強。以「誅除神棍呂用之」為名率軍攻打揚州。
行刑的日子,就訂在這日午時三刻。
這位射鵰英雄後來屢出奇兵,所向皆捷,果真由刺史而節度使,成為東南邊之大軍閥。但是一個人既富且貴後,往往變得專圖逸樂、貪生怕死,高駢也不例外,他當了淮南節度使後,把衙府設在揚州,那揚州不但是繁華富庶之鄉,更是專門出產美女之地,高駢坐鎮揚州,除了收刮古董字畫、金玉寶石之外,最大的嗜好就是玩女人——而且專玩年輕貌美、風情萬千的寡婦,對於那些還沒結婚、不懂風情的黃花閨女,他則沒有多大興味的。只是那裡有這麼多年輕貌美的寡婦供高駢享樂呢?於是高駢的手下想出一個辦法,把那些年輕漂亮婦女的丈夫,一個個暗殺了,再把這些「人工製造」的寡婦搶了來獻給高駢,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楊行密帶領大軍來到安徽省天長縣時,遇到潰退的呂用之,兩軍合而為一,繼續向揚州進發。
過了幾天,又發生一件怪事,原來王氏一向等張訓返家後一起吃飯的,但是這天張訓到家時,妻子卻已經吃過了,還對他說:
殺朱延壽的計策,是部將徐溫帳下的謀士嚴可求想出來的,因此徐溫得到楊行密的信任和重用。唐哀宗天祐二年(西元九〇五年),被詔封為吳王的楊行密病死,他的幾個兒子如楊渥、楊隆演、楊溥等人,都沒有什麼才能,吳國的大權便落入徐溫之手。但徐溫只任大丞相,仍奉楊氏子弟為吳王,直到徐溫病死而徐溫的幾個兒子都不成材,大權才落入養子李昪之手,並篡奪楊氏的天下,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由楊行密一手創立的吳國宣告結束。
第二天,楊行密又問張訓他分到的馬是不是劣馬,張訓照實說了。
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八七五年)春,江淮大飢。飢民聚眾鼓噪,拿著鋤頭鐮刀造反,殺死了守衛官倉的士卒,打開倉庫搶走米糧。廬州府刺史潘艮得訊,立刻召集官兵,展開圍剿,結果迅速地敉平了亂事,並且逮捕了為首的九名眾魁,關在府衙牢中,問成了斬監候,秋後處決……
楊行密聽了,便另換一套精良的鎧甲給張訓。
張訓把心一橫,舉劍向前,王氏忽然又睜開眼睛,指著身邊的一名婢女說:「你若要殺我,又須先殺此婢,否則你仍舊難逃一死。」
楊行愍對部屬推心置腹,同甘共苦,頗得屬下信服,部屬中的人才,像李神福、劉威、徐溫、張訓、陶雅等人,也都甘於為楊行愍效死。楊行愍有智謀而能不猜忌,更兼性格堅毅,不怕挫折,因此能夠屢建功勳,漸漸受到各方之矚目。
朱氏一聽大喜,連忙派人去請弟弟來,準備接班。朱延壽一聽,便興高采烈地來見姐夫,結果楊行密在寢室門口殺了朱延壽,跟著將妻子朱氏也休了,令她改嫁別人。
他的妻子王氏說:「楊司徒一定不知道這件事,他不會是故意的。如果他知道的話,一定不會把舊的鎧甲分給你,你何必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嘔氣不開心呢?」
清人任渭長在「三十三劍俠圖」中,有一張畫的是張訓的妻子。其實這個女人算不得是劍俠,只能說是「妖人和_圖_書」,但是她對張訓一直很好,雖然蒸人頭吃卻無加害丈夫之意,從她臨死前,提醒丈夫把她的心腹婢女一併殺了,免得日後受婢女的報復,可見她對丈夫的確是一片真心。任渭長在圖中題字說:「婢無辠(『辠』為『罪』之本字,秦始皇作了皇帝,大臣覺得『辠』字太像『皇』字了,就改成『罪』字),死無謂。」任渭長覺得婢女死得無辜,是沒弄清楚張訓妻子的用意。
廬州府衙門外,一大早就顯得有些異常,巡邏的士卒們個個全神戒備,吆喝著把駐足或逗留府衙周遭的行人趕得老遠,生怕在今天這個行刑的日子裡發生一點兒差錯。
遊過四門後,隊伍來到了行刑的西菜市口。
楊行密用了偽裝欺敵法,以汴軍旗幟,混進汴軍大營,大破汴軍,斬了龐師古及其將士上萬顆腦袋。
楊行密光復揚州後,見富甲天下,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之稱的揚州城竟然如此殘破,想起自己從前在故鄉合肥遇到飢荒,米珠薪桂無以維生被迫得去搶官倉的往事,悲憫之情油然而生,便從廬江府官倉調撥糧食運來揚州賑飢,又以高價向鄰近各縣購買米糧以應急需。
卯時正,十二名帶刀衛士騎著驃悍的駿馬,從府衙照壁右側的柵門緩緩步出,朝青石大街走,後面跟著百餘名全副武裝的步卒,押解著九輛囚車,囚車後面則是由十二名帶刀衛士護衛著、坐著八人大轎的潘刺史。
「你是那裡人?」
楊、孫最後一場大會戰在皖浙交界之處爆發,楊行密的大將張訓率兵堅守浙江安吉,截斷孫儒部隊補給的糧道,孫儒部隊吃光庫糧,不少人餓死,軍中又流行瘧疾,孫儒自己也染上了,因而戰力大減,終於被楊行密攻破,楊行密把孫儒殺了,高奏凱歌回揚州。
張訓眼見敵我兵力懸殊,寡不敵眾,乃與諸將商議大計。諸將都主張退兵,並且說:「反正密州不是我們的地方,不如採取焦土政策,別留一點東西給敵人。」
遊街的行列就在異常沉悶、悲淒的氣氛下進行著,沒有死囚慷慨叫罵或唱著俚曲,也沒有觀眾高聲喧嘩或嘻頑笑鬧,完全失去了死囚遊街示眾預期的作用。
葛從周當時駐紮在壽州(今安徽省鳳臺縣),聽說龐師古兵敗被殺,嚇得倉皇退走。楊行密趁勝追擊,在沘水把葛從周的軍隊擠下河,汴軍被殺死、溺死的不計其數,葛從周僥倖脫逃,生還將士不到一千人。
張訓聽了,也大覺驚訝,卻不明所以。回去以後,心裡一直在想這事,忽然記起臥房中有一口衣箱,是妻子陪嫁時帶過來的,箱子用鎖鎖上了,裡面放什麼東西,他妻子從來不給他看到。
楊行密的部將張訓嘴巴很大,外號叫作「張大口」。張訓當年和楊行密一同開倉搶糧,被判死刑,僥倖被鎖在最後一輛囚車裡,因楊行密被潘艮所激賞,特赦免死,因而逃過一劫,後來跟隨楊行密一起造反,殺了廬州刺史林敏幹,是楊行密打天下時的「廬州三十六英雄」之一,很得楊行密的寵信。
楊行密的妻子朱氏扶他起身,叫左右侍從抬他上床,過了好久才醒,他流著眼淚說:「我的事業才成功,眼睛就瞎了,可見是老天爺不讓我當王。我的幾個兒子都沒有什麼才能,不堪擔當重任,還好有延壽來接我的班,我是死也瞑目了。」
楊行密聽了,從善如流,不採搜刮榨取百姓的辦法,而用跟外地貿易的方式來籌募軍費,又積極招撫流散,墾殖拓荒,對百姓輕徭薄斂,自己也儘量勤儉克苦,以身作則。他對有功和*圖*書將士的賜與也儘量節制,每賜,帛不過數尺,恰做一套衣褲,錢不過數百,只能辦一桌酒席,如此吃苦耐勞上下一心,三、四年光景,揚州又恢復往昔的富庶繁華。
「廬州合肥人。」
畢師鐸不肯讓,呂用之懷恨在心,就對高駢說:「畢師鐸那個傢伙,最近有造反的跡象,他從前就跟隨黃巢造反,如今雖然歸順朝廷,還是心懷叵測,高公可要提防提防。」
劊子手下一刀一個,倒也乾淨俐落。待第七名死囚步出牢籠時,潘刺史的眼睛為之一亮,只見那人相貌堂堂,神態自若,就好像要砍的不是他的腦袋一般。
聚眾作亂、開倉搶糧的九名亂民首領赤|裸著上身,被五花大綁地跪坐在囚車中,只露出一顆顆蓬首亂髭的腦袋被枷在囚車外,分別流露出不同的神色——有的驚懼失魂,有的俯首沉思,有的怒目切齒,有的呆若木雞——他們全都知道,在遊街之後,就要永別這個世界了。
「沒有哇!」張訓答道。
楊行密沿途收羅了好幾撥兵馬,來到揚州城下時,已有一萬七千名軍卒,他下令包圍揚州城,打算活捉畢師鐸。
孫儒也是個殘暴的流寇,他常在攻佔一城後,大肆屠殺,把人屍用鹽醃了,載在車上隨軍而行,用作為糧食。他帶領了十幾萬大軍南下攻打揚州,比楊行密的守軍足足多了十倍,說得上是浩浩蕩蕩。
高駢年輕時雄武有為,意氣英發,在跟隨涼州刺史朱叔明任職司馬時,有一回,見天際有兩隻蒼鵰比翼盤旋,當即彎弓拈箭對眾人說:「如果我日後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枝箭應當射中天上的鵰。」說完,「嗖——」的一聲,箭向天空中激射而出,沒想到他這一箭竟把兩隻蒼鵰一起貫射落地。眾人見狀大為驚異,都稱他是「落鵰侍御」。
楊行密在揚州,因民生凋敝,財政極為困難,又須設法生財,乃決定將茶葉和鹽這兩項民生必需品由政府專賣,課以重稅。私鹽販子出身的部將徐溫知道後,勸楊行密說:「兵火之餘,十室九空,又漁利以困之,民必叛離,不如發展貿易,以揚州之所有,易鄰道所無,軍餉就有著落了,要緊的是選派賢明之官吏,勸課農桑,數年之間,百姓富足,府庫自實。」
「你叫什麼名字?」潘艮問道。
楊行密問道:「你家裡供神嗎?」
朱溫聽了,意氣盡消,楊行密卻寫信給朱溫說:「龐師古、葛從周不是我的對手,公宜自來淮上決戰。」
高駢過久了日日醇酒、夜夜春宵的生活,漸漸變得昏庸起來,手下的一般奸佞之輩,如神棍呂用之、諸葛殷、張守一等人,就開始胡作非為,不但奪人財貨、掠人|妻女,動不動更誣告某人是叛逆、要造反,把全家都殺光。他們只要欺瞞得住昏昧的高駢,真是想怎樣就怎樣,一點顧忌也沒有。
「今天的食物有些特別,因此我沒等你,自己先吃了,你到外頭隨便吃點東西吧!」
「好好幹吧!」潘艮在大家為他舉行的惜別宴上,對楊行愍嘉許地說。
廬州受令於淮南節度使高駢,高駢覺得楊行愍的「愍」字不好,帶兵打仗,不能太過於憐憫別人,便要楊行愍改名為「行密」,意思是要他計劃周密,戰而有功;楊行愍從善如流,從此便以「行密」之名行於世間。
雖說在世時,生活裡充滿了許多苦難與不幸,而要欣然離開這個世界,卻不是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畢竟,千古艱難唯一死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