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平
第六節 錯殺忠良

後來宋兵南征,太祖下詔數後主罪,說他殺害忠臣,就是指殺害潘佑、李平。所以後主對這件事始終梗於心懷,而不能安。因此,當亡國以後,在太平興國三年,徐鉉見他時,他還長聲歎息:「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可見潘李之被殺,是不應該的。
宋太祖自滅南漢,屯兵漢陽,並趕造戰船,後主知道太祖蓄意伐南唐,同時從善被留京師,並力促後主北上晉謁。這種種事實,都證明了太祖南征的野心。後主這時,乃密加守備。
後主見了這一奏表,大怒。推其狂悖訕謗的原因,認爲受李平的影響。李平原名楊訥,少爲嵩山道士,後遊蒲中(今山西永濟),在節度使李守貞幕府爲客。保大七年(西元九四九)奉守貞命,使南唐,留江南,事中主,爲尙書郞,改名李平。累官衞尉少卿,蘄州節度使。李平好神仙,而動多怪妄,自言能與仙人神鬼交接,與潘佑極爲友善。潘佑也好神仙,二人都在家中闢有淨室,圖像神怪,披髮裸袒而祭。
不久,後主和*圖*書聞知太祖要興兵征討,於是上表願受爵命,不許。
後主急於圖強,當時有位內史舍人潘佑,向後主進言,謂欲強國必先富民,欲富民必厚農桑。於是請復井田之法,深抑兼併。凡有買貧人田地的都令歸還。他又依照周禮,造民籍,牛籍,使人民盡闢疆土,以種農桑,又薦李平,判司農寺。後主素仰慕古法,乃依照潘佑的辦法,頒令實行。李平求功心切,因而符命下達,急於星火,於是議論沸騰,多謂井田之法不便,後主遂下令廢止。潘佑以爲是執政的人故意阻撓。當時國勢日削,用事的人,多充位而無所爲,於是潘佑憤切,上疏極論時政,並力加批評當朝大臣及握有兵權的人,朋比爲姦,禍國害民。非自己爲相,不能挽救。江南的政事,多握在尙書省,於是薦李平可知尙書省,薦司天監楊熙澄可任樞密,薦軍校侯英可典禁軍。國主沒有採納,於是潘佑更加氣忿,抗疏請誅宰相湯悅等數十人,後主手書敎誡,潘佑自此不朝。
「臣www.hetubook•com.com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臣近者連貢封章,指陳奸宄畫一其罪,將數萬言皓若丹靑,坦然明白,辭窮理當,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姦回,曲容蹈僞,受憸人之佞媚,保賊臣如骨肉,使國家愔愔如日將暮。不顧億兆之愁,不憂宗社之覆。以古觀之,則陛下之爲君無道深矣。古有桀紂、孫皓,破國亡家,自己而作,尙爲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姦回,以敗亂其國家,是陛下爲君,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必退之心,有死而已。終不能與奸臣雜處,而事亡國之主,使一旦爲天下笑。陛下若以臣爲罪,願賜誅謬,以謝中外。」
開寶六年(西元九七三,後主三十七歲),夏四月辛丑,宋太祖遣翰林學士盧多遜爲江南生辰國信使,多遜到了江南,頗得南唐朝臣的歡心。在回來的時候,停舟在宣化口,使人吿訴後主說:「朝廷重修天下圖經,史館獨缺江東諸州,願各求一本以還。」後主馬上派人繕寫繪製,交與多遜。於是hetubook.com•com江南十九州的形勢、屯戍、遠近以及戶口的多少,都爲多遜所知。多遜回到京師,將江東圖經獻太祖,並詳述江南衰弱的情形,於是太祖決心用兵江南。
潘佑居家上表說:「陛下旣不能強,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萬助收河東,因率百吏朝觀,此亦保國家之良策也。」後主覽此,異常忿恨,不復作答。潘佑請求致仕,入山避難,後主以爲狂,置之不問。冬十月壬午,佑上第七表說:
後主懷疑潘佑的狂妄,是受李平影響,於是先收李平下獄,後又收潘佑,潘佑聞命自剄,李平縊死獄中。潘佑的母親及妻子徙饒州,李平的妻子徒虔州。
後主殺潘佑、李平,大槪由於一時氣憤,過後頗有悔意,所以時當對人說:「我誅佑,思之逾旬不決,蓋不獲已也。」次年,對二人的妻子家人,予以廩給。
當時南唐最有威望的名將,是南都留守林仁肇。林仁肇建陽人,最初事閩爲裨將。沈毅果敢,文身爲虎,人稱林虎子。閩亡,歸南唐。中主時率偏師援壽州,攻和-圖-書城南大寨有功,又破濠州水柵,擢升淮南屯營應援使。當時周人建正陽浮橋剛成,截斷援軍道路,仁肇率敢死隊千人,用小舟載柴薪,乘風舉火焚橋。正在縱火的時候,周將張永德來攻,不幸風向轉變,焚橋沒有成功。周兵衆多,仁肇少卻。永德鼓噪猛攻,仁肇敗。他單騎一馬殿後,敵人矢如雨下,仁肇格殺仍舊,並且無一矢能中,永德大驚說:「此壯士,不可逼也。」遂捨之而去,因此,名震一時。後拜潤州節度使。後主時徙南都留守。開寶三年,宋伐南漢,淮南守備空虛,仁肇曾密奏後主,假兵數萬,收復淮南,後主不敢從,坐失良機。仁肇是一員勇將,而且忠心耿耿。宋太祖認爲他是江南的人才,必須設法除去。所以在開寶五年,遣人密畫仁肇像,懸掛在別室,又故意引江南使者到別室,問是誰的像,使者說是林仁肇。太祖說:「仁肇將來降,先持此爲信。」隨後又指著一座空宅第說:「將以此贈仁肇。」
潘佑死後,處士劉洞,賦詩憑弔,江南人人傳誦,有的感動和圖書落淚。可惜劉洞這首詩失傳,後人無法爲其掬同情之淚。劉洞廬陵人,學詩於陳貺,隱居廬山,後主召見,獻詩百首,第一篇爲石城懷古,該詩說:「石城古岸頭,一望思悠悠。幾許六朝事,不禁江水流。」後主見了,掩卷改容。據《江南野錄》說:金陵被圍時,劉洞作了一首七言詩,榜於路旁說:「千里長江皆渡馬,十年養士得何人?」又說:「翻憶潘郞章奏內,愔愔日暮好沾巾。」詩中末句,用潘佑奏章語:「使國家愔愔,如日將暮。」此外又有遺句:「百骸同草木,萬象入心靈。」
這一消息傳到江南,後主不知是太祖的計策,信以爲眞,於是使人持酖酒去毒殺仁肇。仁肇少時病風,口氣常臭,醫生說是肺掩不正。等喝了酖酒以後,他的口氣竟然不再臭了。家人正在奇怪,但是不久,毒發而死。仁肇是陳喬的好朋友,陳喬非常瞭解他。後主毒殺仁肇後,陳喬感歎說:「國勢如此,而殺忠臣,吾不知所稅駕也!」仁肇死後,過了一年,太祖就出兵攻南唐,又過了一年,南唐滅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