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鉉是延休的長子。生於天祐十四年(西元九一七),天資聰敏,十歲能文。太和四年(西元九三二)仕吳,爲秘書郞。中主時以祠部郞中知制誥。當時南唐文風雖盛,但沒有設科舉,至保大十年(西元九五二)中主始以翰林學士江文蔚知禮部貢舉,放進士王克貞等三人及第。這是南唐舉辦貢舉的開始。但到了明年,有人主張罷去,後經徐鉉竭力反對,才又施行。
徐鉉的弟弟徐鍇,字楚金。生於吳惠帝武義二年(西元九二〇)四歲而孤。他的母親每天敎導他的哥哥徐鉉讀書,沒有空暇照顧他,而他卻自己學習。稍大,他的詩文竟與他哥哥齊名。在先主昇元年間,一般執政的人,認爲文人浮薄,因而多用經義法律取士。徐鍇認爲這是文人的恥辱,於是杜門讀書,不求仕進。昇元末年(西元九四三),徐鉉與常夢錫,同直門下省,鉉出鍇文,請敎夢錫,夢錫極爲讚賞,於是薦於先主。先主尙未及用而崩。中主繼位,起家爲秘書郞。保大五年(西元九四七),燕王景達,徙封齊王,奏徐鍇爲記室。當時殷崇義爲學士,草軍書時,用事多謬誤。徐鉉與鍇常私下批評。崇義當時頗得中主信賴,於是誣陷徐鍇泄露禁省機密,因而貶烏江尉。過了一年多,又召還,授右拾遺。
後主死後,太宗詔侍臣爲後主撰神道碑。當時有些與徐鉉爭名的人,相中傷徐鉉,因而面奏太宗說:「知吳王(後主)事者,莫若徐鉉。」於是太宗召鉉撰碑。徐鉉請見太宗,哭著說:「臣舊事吳王,陛下容臣故主義,乃敢奉詔。」太宗會意,應允所請,徐鉉才爲後主撰神道碑(見《東軒筆錄》)。
《全唐詩》載詩五百首,今錄三首於下:
送程德琳郞中學士瓜步妖氛滅,崑岡草樹靑。
終朝空望極,今日送君行。
報政秋雲靜,微吟曉月生。
樓中長可見,特用滅離情。
太傅相公與家兄梅花酬唱許綴末篇再賜新詩俯光拙句謹奉淸韻用感鈞私伏惟采覽重歎梅花落,非關塞笛悲。
論文叨接萼,末曲愧吹箎。
枝逐淸風動,香因白雪知。
陶鈞敷左悌,更賦邵公詩。
同家兄哭喬侍郞諸公長者鄭當時,事事無心性坦夷。
但是登臨皆有作,未嘗相見不伸眉。
生前適意無過酒,身後遺言只要詩。
三日笑談成理命,一篇投弔尙應知。
保大十一年冬,m.hetubook.com.com
楚州刺史田敬洙,請修白水塘,以灌漑屯田。中主下詔州縣凡陂塘湮廢的,都加修復。於是命車延規發洪、饒、吉、筠等州民牛,至楚州修水塘。當地官吏就乘機強奪民田,於是江淮騷然。人民無告,乃相率以數丈長竹去節焚香,仰天訴寃。徐鉉乃將築堤擾民的情形,奏明中主。中主說:「吾國兵數十萬,安肯不食捍邊?事有大利,則舉國排之,奈何!」徐鉉又竭力陳述修塘的弊端。於是中主派他去實地調査。徐鉉到了楚州,把強奪的民田,都歸還人民,並責問車延規,於是百姓感悅稱頌。後來有人在中主面前進讒言,說他擅作威福,中主怒,流舒州。
徐鉉對文字學很有硏究,曾精校許氏說文,並加補注。《國老談苑》說:「徐鉉黜邠州,年七十,手不釋卷,常親寫許氏說文一部,謹細無誤。一日櫛罷,命紙,大書曰:『道者天地母』投筆而卒。」
開寶八年九月,金陵被圍,中主乃急召神衞軍都虞侯朱金贇,以上江兵入援。後又遣徐鉉(當時爲修文館學士承旨)與給事中周惟簡使京師。求緩兵。臨行,中主對徐鉉說:「汝旣行,卽當止上江援兵。」徐鉉說:「臣此行未必有濟,城中所恃者援兵耳,奈何止之!」後主說:「方求和而復召兵,汝豈不危?」徐鉉說:「要以社稷爲計,當置臣於度外耳。」後主很受感動,不覺哭了起來。於是立卽拜鉉爲左僕射參知左右內史事,徐鉉固辭不受。
柳枝十首(座中應制)
金馬辭臣賦小詩,梨園弟子唱新詞。
君恩還似東風意,先入靈和蜀柳枝。
百草千花共待春,綠楊顏色最驚人。
天邊雨露年年在,上苑芳華歲歲新。
長愛龍池二月時,毿毿金線弄春姿。
假饒葉落枝空後,更有梨園笛裏吹。
綠水成文柳帶搖,東風初到不鳴條。
龍舟欲過偏留戀,萬縷輕絲拂御橋。
百尺長條婉麴塵,詩題不盡畫難眞。
憑君折向人間種,還似君恩處處春。
風暖雲開晚照明,翠條深映鳳皇城。
人間欲識靈和態,聽取新詞玉管聲。
醉折垂楊唱柳枝,金城三月走金羈。
年年爲愛新條好,不覺蒼華也似絲。
新春花柳競芳姿,偏愛垂楊拂地枝。
天子徧敎詞客賦,宮中要唱洞蕭詞。
凝碧池頭蘸翠漣,鳳皇樓畔簇晴煙。
新詞欲詠知難詠,說與雙成入管絃。
侍從甘泉與未央,移舟偏要近垂楊。
櫻桃未綻梅花老,折得柔條百尺長。
和-圖-書他的詩文都很好,流傳至今的有《徐公詩文集》三十卷,及《質疑論稽神錄》。《東都事略》說:「有集三十卷,又有《質疑論稽神錄》,行於世。」又《湘山野錄》說:「徐騎省鉉,在江南日,著書已多,亂離散失,十不收一二,傳者止文集二十卷。」
徐鉉剛到京師的時候,見到穿毛褐的人,都譏笑,等他貶靖難行軍司馬到了邠州(今陝西邠縣),那裏是大陸性氣候,冬天很冷,不|穿皮衣,很難過冬。徐鉉是江南人,不知冷的可怕,他又討厭毛褐,所以寒氣侵腹,至太宗淳化三年(西元九九二)卒,享年七十六歲。
徐鉉與周惟簡到了宋京。徐鉉是江南名臣,想以口辯說太祖退兵。所以宋朝的大臣們,多向太祖進言,說:「鉉博學有才辯,宜有以待。」太祖笑了笑說:「第去,非爾所知也!」後來徐鉉入朝,見了太祖,很狂放的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太祖聽了,也不發怒,慢慢的召徐鉉到便殿,使他繼續述說來意。徐鉉滔滔不絕達數百言,最後說:「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太祖說:「爾謂父子爲兩家,可乎?」徐鉉瞠目不能對,太祖雖不應允緩兵,但對徐鉉很優待,與平時一樣。十月徐鉉辭歸江南。
徐鉉爲散騎常侍,後來有廬州尼道安,控吿他的弟(鍇)婦姜氏,不養母姑。姜氏是鉉妻的甥女,並誣徐鉉與姜氏有姦,徐鉉因而貶靖難行軍司馬,道安也因吿姦不實抵罪。
他的書法也很好,他對李斯小篆很有硏究,用筆挺拔而無偏頗,極爲時人所重。例如《夢谿筆談》說:
十一月宋太祖召後主入京朝謁,因而徐鉉與周惟簡又奉使到宋京。徐鉉見了太祖說:「李煜以被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也。乞緩兵以全一邦之命。」徐鉉的話非常懇切,太祖仍然不允,兩人再三爭辯,徐鉉越說越氣,聲音也愈來愈高。太祖大怒,因而按劍對徐鉉說:「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徐鉉聽了,惶恐而還。及金陵城破,徐鉉隨後主降宋,到了京師,太祖聲色俱厲的責問徐鉉,爲什麼不早勸後主歸降。徐鉉說:「臣爲江南大臣,國滅,罪固當死,不當問其他。」太祖聽了,深爲感動,於是稱贊說:「忠臣也,事我當如李氏。」賜坐,命他爲太子率更令。後又遷給事中及左散騎常侍。
徐鍇先後四次知貢舉,號稱得人。他極愛讀書,雖隆冬烈暑,也不少輟。後主曾得《周載齊職儀》五十卷(或作五卷),江東以前沒有這本書,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後來,後主問徐鍇hetubook.com.com,徐鍇對答如流。等他做了集賢院學士,他把集賢院當作自己的家,整天朱黃不離手,批點書籍,天不暮,不離去。他從少小時候,就精硏文字學,因而所讎書籍,極爲審諦。當時江南藏書之多,冠絕天下,這都是徐鍇的功勞。後主常慨歎說:「羣臣勤其官,皆如徐鍇在集賢,吾何憂哉!」徐鍇常夜直召對,論天下事,涉及用人,何者爲先。後主說:「多難當先才。」徐鍇說:「有人才如韓彭,而無行,陛下敢以兵十萬付之乎?」後主連連稱善。韓是韓熙載,彭是彭師暠。師暠是楚、馬殷的大將,後降南唐。
徐鉉是一位儒者,衣食不求華貴,忠貞有節,爲當代人所敬仰。《儒林公議》說:
徐鉉與徐鍇,也是同胞兄弟,而且二人又都長於詩文,時人以比二陸。鉉字鼎臣,廣陵人。他的父親延休,風度儒雅,唐、乾符年間(西元八七四——八七九)進士。有一次昭宗在石門狩獵,沒有學士草詔,恰巧延休調官,住宿石門附近,有人向昭宗推薦延休,說他的文筆很好,於是昭宗召見,命他草詔,詔成,昭宗很稱許。及昭宗還長安,也沒有重用他。後來到江南,仕吳,至光祿卿及江都少尹。當時先主輔政,對延休非常信賴,說:「府中白事,見少尹署事更不須省世。」
「江南徐鉉歸朝,儒筆履素,爲中朝士大夫所重。王溥、王佑與之交款。李至,蘇易簡咸師資之。李穆尙書有淸識,嘗語人曰:『吾觀江表冠蓋,若中立有道之士,惟徐公近之耳。平居自奉寡儉,食無重肉。人或問其故,鉉曰:亡國之士大夫已多矣。』時王師已圍建業,李後主欲命使於交兵之間,左右咸有難色,鉉乃徒行。後主撫之泣下,曰:『時危見臣節,汝有之矣。』後太宗詔鉉撰《江南錄》,末乃云:『天命歸於有宋,非人謀之所及。』太宗頗不悅。」
開寶六年(西元九七三)十月,內史舍人潘佑,上書極諫,後主怒,令收佑下獄,佑自縊死。據說佑死是由於張洎與鉉所排擠。《釣磯立談》說:「徐鉉與其弟鍇,久被眷顧。家素富貴,多收奇書,弟兄皆力學,以儒術名一時。是以後進晚生,莫不宗尙。惟張洎潘佑每每訕譏,蓋二人負共才藻,不肯少自低下故也。及鍇早卒,鉉後遂當國。洎因詭與之合,遂出力共擠佑,佑以故多不調,世指徐爲少容,而恨潘以不讓交以爲失焉。及潘以直諫死,士大夫仰高其得名爲爭作詩誄以哀之。是時鉉方從容持祿,與國俱亡,故主公論者少貶其所爲。」
奉和七夕應令今宵星漢共晶光,應笑羅敷嫁侍郞。
斗柄易傾離恨促,河流不盡後期長。
靜聞天籟疑鳴佩,醉折荷花想艷妝。
誰見宣猷堂上宴,一篇淸韻振金鐺。
奉和御製茱萸臺畔西風御果新,芳香精彩麗蕭辰。
柔條細葉妝治好,紫蒂紅芳點綴勻。
幾朵得陪天上宴,千株長作洞中春。
今朝聖藻偏流詠,黃菊無由更敢鄰。
https://m•hetubook.com•com後來南唐國勢日削,至開寶七年(西元九七四)七月,徐鍇憂憤而死,死前向家人說:「今得免爲俘虜矣。」享年五十五,贈禮部侍郞。著《說文通釋》四十九卷、《說文解字韻譜》十卷,《方輿記》一百二十卷、《古文國典》、《賦苑》、《歲時廣記》、及其他文章數百卷。但多散佚。
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有一天,太宗問徐鉉有沒有見李煜,徐鉉回答說:「臣安敢私見?」太宗說:「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徐鉉乃去拜望李後主,到了門前下馬,只有一個老兵守門。徐鉉說要見後主,老兵說:「有旨,不可與外人接。」徐鉉說:「奉旨來見。」老兵這才爲他通報。徐鉉站立庭下,很久,老兵才出來,搬了兩把舊椅子,相對放好,徐鉉遠遠看見,急忙制止說:「但正衙一椅足矣。」不久,李後主著紗帽道服而出,徐鉉正要下拜,後主立卽下階握起他的手,迎了上去,徐鉉辭賓主之禮,後主說:「今日豈有此禮!」徐鉉乃引椅偏坐,後主握著他的手大哭。兩人相對無言,靜默了很久。後主才慨歎說:「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後來徐鉉辭別出來。他回朝以後,太宗召對,向後主說了些什麼,徐鉉不敢隱瞞,一一稟吿太宗。太宗認爲後主有復國的念頭,因而派秦王賜牽機藥毒殺後主(見王銍《默記》)。
徐鉉是一位博學的人,而且又善於講話,所以《談淵》記載說:「江南徐鉉,有學問,善談吐,古儒之流也。」《東都事略》也說:「李穆常使江南,見徐鉉及其弟鍇文章歎曰:『二陸不能及也!』」又說:「鉉好李斯小篆,尤得其妙,隸書亦工。尺牘爲士大夫所得,皆珍藏之。」馬令《南唐書》也說:「徐鍇字楚金,與兄鉉同有大名於江左。……兄弟俱參近侍,而其文相軋,議者方晉之二陸云。」
「江南徐鉉,善小篆。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曲折處,亦當中無偏折處。乃筆鋒直下不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鉉常自謂吾晚年始得竵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長,竵匾之法非老筆不能也。」
徐鍇雖然被貶,可是中主很欣賞他的才華,所以不久,又召爲虞部員外郞。後主卽位以後遷屯田郎中,知制誥。及集賢院學士改官名,拜右內史舍人。賜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選事。後主非常賞識他,他曾著質論十餘篇,https://www.hetubook.com.com後主札批其首。後主文集,讓他作序,君臣上下互爲賁飾,一般人認爲是無上的光榮。當時與他哥哥徐鉉,都是皇帝近臣,時人號爲二徐。在他遷中書舍人之前,游簡言當政,往往壓制他,不讓他升遷。有一天徐鍇去見簡言,簡言從容對他說:「以君才地,何止一中書舍人?然伯仲並居淸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遲之!」徐鍇聽了怏怏不樂。過了一會兒,簡言招待徐鍇吃飯,並使歌妓唱歌助興。歌妓所唱的歌,都是徐鍇的詞,徐鍇因而十分高興,對簡言說:「丞相所言,乃鍇意也。」徐鍇回家以後,把這件事吿訴他的哥哥徐鉉,徐鉉歎息說:「汝癡絕!乃爲數闋歌,換中書舍人乎?」
建隆二年(西元九六一),中主遷都洪州,召爲太子右諭德,復知制誥,後又遷中書舍人。及後主卽位,拜禮部侍郞通知中書事。
玆錄詩數首於下:
保大十一年(西元九五三)中主命少府監馮延魯巡撫諸州。徐鍇上表說:「延魯無才多罪,舉措輕淺,不宜奉使。」中主大怒,貶鍇爲校書郎,分司東都。
柳枝辭十二首
把酒憑君唱柳枝,也從絲管遞相隨。
逢春只合朝朝醉,記取秋風落葉時。
南園日暮起春風,吹散楊花雪滿空。
不惜楊花飛也得,愁君老盡臉邊紅。
陌上朱門柳映花,簾鉤半捲綠陰斜。
憑郞暫駐靑驄馬,此是錢塘小小家。
夾岸朱攔柳映樓,綠波平幔帶花流。
歌聲不出長條密,忽地風迴見綵舟。
老大逢春總恨春,綠楊陰裏最愁人。
舊游一別無因見,嫩葉如眉處處新。
濛濛堤畔柳含煙,疑是陽和二月天。
醉裏不知時節改,漫隨兒女打鞦韆。
水閣春來乍減寒,曉妝初罷倚欄干。
長條亂拂春波動,不許佳人照影看。
柳岸煙昏醉裏歸,不知深處有芳菲。
重來已見花飄盡,唯有黃鶯囀樹飛。
此去仙源不是遙,垂楊深處有朱橋。
共君同過朱橋去,索映垂楊聽洞蕭。
暫別揚州十度春,不知光景屬何人。
一帆歸客千條柳,腸斷東風揚子津。
仙樂春來按舞腰,淸聲偏似傍嬌嬈。
應緣鶯舌多情頼,長向雙成說翠條。
鳳笙臨檻不能吹,舞袖當筵亦自疑。
唯有美人多意緖,解依芳態畫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