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吃人夠夠的天主教徒

要迴避這些夾纏不清的問題,最好的方式也許就是假設我們死後擁有的身體只是一種形上自我,一種心理上的存有,這就是中世紀伊斯蘭哲學家阿維森那(Avicenna)提出的結論。他認為肉身最初的目的就是要確立我們的同一性,一旦達成這項目的,同一性就不再依賴肉身;而且,確立之後的「同一性」甚至也不該再棲身於肉體中。

討論

至少在天主教徒的觀念裡,每個人在審判日復活的身體皆是由其原本的物質構成;就是這個原因,上帝才會追蹤記錄每個人頭上的「每根頭髮」。然而,對前述這名食人族而言,他(為了趕上時代潮流,改說「她」好了)身上的每個原子如果全部物歸原主,那還剩下什麼呢?一旦她到了天堂,不免會發現自己沒有身體;至於更有可能的情況,則是她下了地獄,卻不必遭受水深火熱的折磨。
因此,聖阿奎那的看法沒錯,這個食人家族的問題確實極為費解。
羅素繼續寫道:「到了審判日,如果他的受害者因為他的貪婪和圖書而無法擁有完整的身體,顯然並不公平;然而,如果全部物歸原主,他的身體還會剩下什麼呢?我很高興能夠指出,雖然這個難題乍看之下似乎讓人束手無策,實際上卻有極佳的解決之道。」原因是,聖阿奎那認為我們肉身的同一性畢竟不是依賴物質成分而定,這種說法頗為合理。在一生中,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飲食與消化、修補與衰敗等過程,構成身體的物質也因而處於持續變化中。因此,食人族和被吞食的受害者在審判日都能獲得各自的身軀,而且其中的構成物質都不需和先前相同,不論是他們死時的那一刻,還是生前任何一個時期。有了這種令人欣慰的想法之後,也許我們就和羅素一樣,認為這項討論可以就此結束。
聖阿奎那這位由天主教核定的哲學家,曾以龐大的篇幅認真探討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卻沒有受到現今神學家應有的重視。他設想一名食人族,除了人肉之外不曾吃過其他東西,而且他的父母也有同樣的嗜好,這名食人族身上的每個粒子實際上都是別人所有。我們不能假設那些被食人族吞食的受害者在死後的世界裡必須永恆處於殘缺狀態下,然而,如果不是這樣,這名食人族死後還會剩下什麼呢?如果他身上的每個部位都歸還給原本的主人,他又怎麼能在地獄裡接受應有的懲罰呢?聖阿奎那的看法沒錯,這個問題確實極為費解(《西方哲學史》)。和*圖*書
實際上,這是聖阿奎那在《異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第四卷中探討的最後一個問題——但是,重要性絕不亞於其他問題。聖阿奎那在此檢視了只以人肉為食的食人族這項概念,過去曾經有人以這種可能性質疑教會的立場,以及神學中有關死後復活的教義。在這方面還有其他與此相當的論點,例如伊比鳩魯(Epicurus,c. 300 BCE)聲稱我們不必害怕死亡,因為我們只是由一堆原子構成。這堆原子在死後四散分離,和在生前聚集為一體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這類說法對宗教https://m•hetubook•com.com當局的權力確實形成一大挑戰。


說到這裡,也許有些人不免想起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Phaedo),其中蘇格拉底提到他對「死後生命」的看法。蘇格拉底認為死後是一段極佳的時間:等他遭到處死、靈魂脫離肉身之後,就能獲得徹底的自由,不再受俗務煩擾,可以全心進行哲學思考。不過,後來的亞里斯多德卻不認同這種說法。他在著作中寫道,若說肉身的功能運作——包括視覺、嗅覺、聽覺;大腦的知覺、欲求、思考;還有繁複晦澀的潛意識——能與生存脫鉤,這樣的生存必然只是一種幻覺。
羅素提出這項沉重的議題:

如果有人從小到大都只吃人肉維生,而且(如果有人較吹毛求疵,我們不妨進一步假設)她的父母也是一樣,那麼,她的下場將會如何呢?
不過,這則食人族故事看起來雖然荒誕不經,但是其中的問題卻影響甚廣,不僅及於食人族與食人族的餐點,也包括所有相信死後仍有生命存在的人hetubook.com.com。早在西元二世紀末葉,教會就發現自己面臨了一個問題。當時的基督教思想家阿特那哥拉(Athenagoras)眼見我們也是自然界食物鏈的一環,於是歸納出以下這個問題:我們的肉體死後會被若干生物吞食,而這些生物又會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最後又落入人類的胃裡。既然後來的這些人攝取了我們身上的物質,那麼審判日來臨之時,怎麼會有足夠的物質供所有人復活之用呢?阿特那哥拉的答案頗為樂觀,認為人類身上的原子無法像食物一樣被「吸收」(這麼說較文雅);不過,若是將先前的食人家族納入考慮,就會發現這個答案不太站得住腳:如果真是這樣,這些食人族豈不是個個都必須骨瘦如柴了?
奧利金提出「形式相同」的答案,雖然看似解決了食人族故事中的許多問題,但是他描述的一項細節後來卻被他神學上的對頭美多迪烏斯(Methodius)主教嘲諷。奧利金說,我們在死後的世界將不再需要牙齒、胃腸、雙手和雙腳這類東西;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既然都不免沾hetubook.com.com污帶穢,而且看起來通常不太討人喜歡,因此這種說法自然非常合理(奧古斯丁就認為,在天堂裡還必須吃吃喝喝的想法實在令人作嘔。奧利金則特別提及基督說過的話,也就是我們在天堂裡連自己的伴侶都不會認得。這種情形當然和我們在世間的生活大大不同)。不過,如果沒有這些零零碎碎的部位,我們的身體又怎麼可能具備原本的結構或形式呢?美多迪烏斯便因提出這個問題而得意洋洋(「抓到你的小辮子了吧」)。
實驗所需的特殊器材:湯鍋
阿特那哥拉之後一個世紀,另一名神學家奧利金(Origen)又提出一種更好的解決方式:復活的要件不在於身體的構成物質必須相同,而是只在於身體結構必須相同(損傷瑕疵不算)。構成物質不需相同,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我們在死後世界的身體不再是皮肉構成的軀殼,而是混合空氣與火的靈魂。亞里斯多德曾說,身體受到靈魂驅策,就像「馬匹受到騎士騎」。奧利金則以類似的說法指稱,我們在審判日將會獲得全新的身體;形式相同,但是組成物質不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