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

接著又掛念他舟繫何方,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又是想像中情景,一種凄淸,也像徵了自己的「離人心上秋」。此句似脫化於韋莊的「惆悵曉鶯殘月」,但尤爲幽遠灑脫,此所以成爲千古名句。「此去經年」以下,更由今宵的乍別,想到以後的孤單歲月。良辰美景與誰共享。眞是「自伯之東,首如飛蓬。」雖有千種風情,亦無人可以訴說。餘恨無窮,讀者亦爲之黯然神傷。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他這首膾炙人口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淸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在欣賞他的詞以前,讓我先介紹一下他的身世與一些關於他在作詞方面的有趣故事。
雨霖鈴詞牌是個悲傷的調子。唐明皇避安史之亂,在蜀道中夜雨聞鈴,悼念貴妃,因採其聲爲雨霖鈴曲。三變用這個調子寫別離之情,是非常恰當的。
眞正說來,柳三變才是儍裏儍氣的性情中人,唯其如此,他才會觸怒了皇上,冒犯了宰相,也注定了他一生「落拓江湖載酒行」的命運。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主觀之詞人,入世不深,感情愈眞」。這話正可以說明潦倒的柳三變,他如果老於世故,詞也許不會作得那麼好,官場卻可以得意了。
這一段佳話,說明了當時社會文風之盛,與民間的悠閒享樂。宰相之子的晏小山,也唱着「彩袖殷勤捧玉鍾,當筵拼卻醉顏紅。」的綺麗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詞,度着「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的美麗春光,可見恣情於歌台舞榭的,並不止柳永一人。
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登了進士第以後,因爲想做大一點的官,恐怕三變這個名字給人印象不佳,故改名永。可是他最大的官,也只做到屯田員外郎。所以後世稱他柳屯田。他一生窮困潦倒,死後還是一群歌妓湊點錢,把他葬在襄陽城南門外,每年淸明去祭掃一次,謂之弔柳七。仕途坎坷的風流名士,總算得到了幾個紅粉知音。
這事一首婉轉纏綿的詞,代表着柳永的本色。秦少游譏諷他太艷,三變說:「你的香囊暗解,羅帶輕分」不也很艷嗎?此二句見少游「滿庭芳」。少游最服膺東坡,自謂少作兒女態,他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自是運藉典雅之句。可是最爲人傳誦的還是這首滿庭芳。時人將此詞第一句與柳永合成一聯道:「山抹微雲秦學士,曉風殘月柳屯田。」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淸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他生當北宋全盛時代,那時中原無事,汴京歌舞昇平。性情浪漫的他,自然是出入歌壇舞榭。以他的聰明,委婉曲折地體會了歌妓們的生活,又採用教坊俚語,譜入新聲,道出了女兒家的心意。所以他的詞格外的受人歡迎。一首詞作https://www.hetubook.com.com成,立刻傳誦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說:西夏來的使節回去:「凡有井水飮處,都能歌柳詞。」可見柳詞流傳之廣。
事實上,這位堂堂宰相自己又未嘗不寫艷詞,他的「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豈不也一樣的旖旎風光。副宰相歐陽修也有「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的句子,描寫歌場的尋歡作樂。連「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范仲淹,都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兒女纏綿之態,爲什麼對窮愁潦倒的柳三變,反而嘲笑他寫眞情流露的詞呢?這實在是十分不公平的。
他不但受皇帝的冷落,也受當朝宰相的冷落。有一次,他去見宰相晏同叔,同叔間他:「你作詞嗎?」他回答:「你不是也作詞嗎?」同叔說:「我雖作,卻沒有像你那種針線慵拈伴伊坐」的句子。三變默然而退。「針線」一句,見三變定風波詞最後幾句:「鎮相隨、莫拋躲,針線慵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晏同叔譏他寫得太艷。
這種曲折迴旋的筆法,與杜甫的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香霧雲鬟濕,淸輝玉臂寒」,王維的重九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是從對方寫來,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頗吻合現代文學時間與空間錯綜跳躍的意識流境界。所以特別値得欣賞。
有一次,一個文士在宴會上沒有受人注意,他大聲地喊道:「諸君莫小看我,我是山抹微雲的女婿。」大家才另眼相看。關於「山抹微雲」另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當時著名歌妓琴操在一個宴會裏吟詠少游的這首滿庭芳,一開頭,把「山抹微雲,天黏哀草,畫角聲斷譙門。」誤吟作「畫角聲斷斜陽」,有人笑着糾正她錯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韻了。並問她能否一路錯到底,她想了一下,便一直的改爲七陽韻。由此可見當時士大夫冶遊風氣之盛,不但男士們文采風流,連妓|女都是才華不凡的。至於文人與歌女之間的雅謔,原很平常,又何獨苛責於柳永呢?
三變又有一首「鶴沖天」,內有句云:「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風流事,平生暢。靑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取淺斟低唱。」此詞傳入禁中,仁宗嫌他浮艷,更是不高興他。後來三變應試,仁宗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用浮名。」從此再也做不上大官。他幽默地自嘲爲:「奉旨塡詞柳三變。」
提起柳永,這位原名柳三變的北宋大詞人,我們就會輕輕唱出他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而那一縷柔媚婉約中帶着滄涼的情調,亦自縈繞心頭。當時人說,他這兩句詞要請十七、八歲的女郎執紅牙板歌唱,而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中名句)卻要由關西大漢,鼓銅琵琶與鐵綽板來高歌才夠味。這話只是表示兩人作風的不同,卻不是說柳不如蘇。而且柳永精通音律,能自己作曲。他對於慢詞(即長調)的倡導,還多少影響了蘇東坡與他以後的許多詞家。所以他在詞壇上,與東坡的地位是無分軒輊的。
柳永有「樂章集」傳世,四庫提要說詞至柳永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詞至蘇軾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以東坡比韓愈不一定恰當,而柳永「我手寫我口」的白描詞,與對長調的發展,在詞學的貢獻,正不亞於白居易創新樂府對於詩的貢獻哩。
柳三變是寂寞的,知音很少。他非常渴望友情。在杭州時,他很想與知縣孫何結爲布衣交,卻無機緣見面,他就作了一首描寫錢塘風物的「望海潮」,拜託名m.hetubook.com.com妓楚楚,借她的朱脣替他在孫何前歌唱。中秋佳節,楚楚眞的替他在宴會上歌唱了,孫何立刻引見了他。三變在這首詞中描寫西湖的名句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月。嬉嬉釣叟蓮娃。」竟曾激起金主亮渡江南下的野心,可見他描寫的生動。
當朝的仁宗皇帝,是一位酷愛音律的君主,他本來很喜歡柳三變的詞,每次對酒,必令侍妓歌唱。三變知道了當然很得意,就作了首醉蓬萊奏呈,誰如詞中有一句「宸遊鳳輦何處」,恰巧與皇上挽眞宗的詞暗合,仁宗心裏很不愉快。再念到「太液波翻」四字,仁宗覺得「翻」字不吉利,說「何不言太液波澄呢?」便將詞扔在地上,從此再不唱三變的詞了,這眞是弄巧成拙。
上半闋以雄健之筆,寫蒼涼秋景,一氣呵成。試以「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與「楊柳岸曉風殘月」比較,不像出諸一人手筆。蘇東坡一向鄙視他,也不能不讚嘆說「唐人佳句,不過如此。」接下去是「紅衰翠減」四句,寫眼前景物凋殘。以無語東流的江水,象徵逝去的年華,也象徵無窮的離恨。下片由景轉情,寫出遊子他鄉的落寞心情。「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一句是全篇警語,因爲實際上是旅人思念故鄉的佳人,卻從對面寫來,說佳人在妝樓上多少次望眼欲穿地認錯了歸帆,佳人多少次的失望,也就是遊子多少次的失望。他借謝朓的「天際識歸舟」加「誤幾回」三字便覺生動非凡。
柳詞的特色是通俗、眞摯。他以白描手法,刻劃男女間的愛情,也描繪了酒綠燈紅中的繁華情態。但他並不只會一味的纏綿,他也能以壯闊的山川風景,嚴肅的筆觸,襯托出天涯遊子的羈旅心境。現在來讀下面這首八聲甘州:
「念去去」三字以下,筆勢凌和-圖-書空飛舞,全是送別的人想像中的情景:船兒開後,一路上煙波迷離,水天遼闊,轉眼又是暮靄四合,沉沉地籠罩了一葉孤舟,這「暮」字正與前面的「晚」字相呼應,征人的舟車停泊都在薄暮時分,情景格外悽涼。句末着一個闊字,點出四顧蒼茫,與他更是山遙水遠了。過片第一句故意推開說自古多情之人,那個不傷別。「更那堪」三字卻又拉回。進一曾說在冷落的淸秋節別離,傷心更甚於常情。
前文說過,柳永倡導慢詞,奠定了長調的基礎。使歌唱新詞的風氣更爲普遍,無形中培養了民間的文學氣息。宣和遺事中記載,徽宗皇帝於上元節張燈,允許士女參觀,並各賜酒一杯。一個女子飲了酒把金杯偸偸地藏起來,被衛士發現了,押到皇帝面前。那女子卻不慌不忙,隨口唱出一首鷓鴣天:「月滿蓬壺徹夜燈,與郞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偷得金杯作照憑。」皇上聽了大爲高興,不但把金杯賜給她,還命衛士護送她回家。
折柳分襟的長亭,本來就是逗人傷感的地方,更何況驟雨初晴,蟬聲凄切,這一片秋景,還未別離,便已斷腸,氣氛渲染得非常好。在京都門外,設下帳棚,飲的是送別的酒。萬種留戀,怎奈無情的舟子催促啟程,記得周邦彥世寫別離詞有句云:「花驄會意,縱揚鞭也自行遲。」花驄(馬)也善解人意,故意遲遲不走,讓兩個難解難分的情人多傾訴幾句。比起這個船夫聰明多了,被船夫一催,他們不得不分手,彼此淚眼相看,反而說不出一句話來。纏綿悱惻,刻畫精微,別離眞是件令人黯然消魂的事,連道學先生朱晦庵都寫出深情款款的詩句:「無言便是別時淚,小坐強于去後箋。」正是與此同樣心情,怎奈少留也留不住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