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就去建一座文化中心;沒有藝術,就去建一座藝術館。這就解決了問題嗎?還要掃平了原來的建設,抹殺了前人的痕跡,再在乾乾淨淨沒有歷史的地基上,建一座超前的新建築,宣稱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坐在公共汽車上讀報。老是一些宏大的計劃。新機場、歌劇院、還要移山填海。望出窗外,青山與田野割成一片一片,這裡一個m.hetubook.com.com窟洞,那裡一個窟洞,真是醜怪。也許變化是必然的,建設是需要,但為什麼老是相信:一座億萬金元的新建築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沒有資源的時候,過去大家也走出一些不同的小路。要是有了資源,反而形成權勢、排斥他人,可走的路反而變得少了,那就不是好事了。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三日
原載《明報》和*圖*書
香港旅遊協會花金錢在外國刊物登廣告宣傳明年藝術節俄羅斯劇院來港演出。這不是不好。但欣賞俄羅斯劇院不一定要來香港吧。另一個小故事:在今年五月的英語文學節上,一位出版社的負責人說:她曾去信旅遊協會請他們在屬下的書店裡擺放香港文和-圖-書學的書籍,被一口拒絕了。
沒有銜接,沒有貫連、沒有歷史的回顧、沒有本地的經驗。老是在那裡嚷:一套全新的文化政策,大刀闊斧削減資源的教育改革,一個全新的藝術空間、一群全新的人類。
放眼滿地的破爛、長久的積怨、分割的山頭。這是我們的生態,如何可以不好大喜功,建成更多人可以走的路呢?
最不尊重香港文化的,到頭來和*圖*書還是香港人。害怕也沒有用,擔心也沒有用,飛來峰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三號幹線通車,從元朗到香港的交通好似暢順了。但巴士公司取消了隣近地區幾條路線的巴士,例如從天水圍經過嶺南學院的69X等,對沿線的居民非常不方便。嶺南同學抗議,巴士公司卻似乎還沒有顧及不同市民的需要,做一些補救工作。
資源、政策、建設……可以是好事也可和*圖*書以是壞事。如果沒有有心人,沒有對本來環境生態的了解,沒有歷史的認識,沒有對事物欣賞的能力,沒有應變的靈活,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的。
飛來峰。一座又一座的飛來峰。都是飛來峰,一座又一座,構成了新的景觀。
不同的人上場,總有一群新人掌權,老是要否定過去,建設未來。但未來是建築在過去之上的。不體驗實在的民生,沒法繪畫出合情合理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