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掇拾歷史
戰場與墓地

在北條氏的挑撥之下,和田義盛於建曆三年(一二一三)五月二日,在若宮大路的家中率集家族壯丁一同做好戰鬥的準備。政子風聞此事後,攜實朝夫人一同出了將軍府,到位於雪之下的鶴岡八幡的別當家避難。
傳說和田塚就是埋葬此一戰役中的犧牲者,但也有人說它是古墳之一,真實情況不得而知。
不過鎌倉幕府時代似乎尚未有這樣規模的計畫。先是家臣們以慕府為中心,在四周建設了府邸,而大批商人和工匠再以此為基準遷移進來。由於各地都出現商店街,幕府見難以管理,於是指定場所讓他們居住。這些地方分別是大町、小町、米町、龜谷辻、和賀江、大倉辻、化妝坂上等七處。
文治三年三月,也就是發生壇之浦對戰後的第三年,賴朝跟前的心腹,出身土佐的夜須行宗,和梶原景時對決。
這是一個考慮周密的算計。
和田義盛的兒子當中,三男朝比奈三郎義秀尤其以勇猛著稱,就因為他,幕府陷入了苦戰,若宮大路米町口、大町大路、武藏大路、由比之濱都成了戰場。
夜須在壇之浦戰役中,擄獲敵方的周防兼秀、兼末兩兄弟https://www.hetubook.com.com,並且押到賴朝面前希望獲得賞賜。當時在官廳擔任總指揮的梶原景時卻不以為然,他說:
「在對戰時,根本沒有看到夜須等人,周防兄弟是從敵營出奔來投降的。」
真是個可憐的故事。一幡才六歲。小御所就是比企府邸,也就是現在的妙本寺,是能員的小兒子能本出家後所建。現在參道的右側是比企谷幼稚園。從園前通過時,聽到園童可愛的聲音、看到他們的身影,就不禁會想起那死於非命的一幡。
然而公曉卻不以此為足。他與父親賴家相似,個子高大性格衝動,再加上有人在旁唆使,於是便把實朝當成報父仇的對象。而唆使的人,有一說是指向北條義時,另外,公曉奶娘之夫三浦義村也有嫌疑。
另外幕府也下令「不許將牛牽到小路上」,以及「民眾應一同打掃小路」。
所以,夜須要求在壇之浦時同船的春日部出面為他作證,賴朝召來春日部詢問之,確定夜須所言非虛。
原來是前一年的十二月二日,實朝被天皇任命為右大臣。這一天群臣前來祝賀,實朝便帶領臣子前往八幡宮參拜。
過去的鎌倉似乎是個溫暖的地方,在《吾妻鏡》中有雪的記載並不多。承久元年(一二一九)一月二十三日傍晚開始降雪,積了三十公分高,算是十分罕見的。
同行的武士們大驚之下尾隨賊人而去。斬下實朝的頭時,賊人曾叫道:「公曉為父報血仇啦!」所以他們立即驅往雪之下的主持家,然而公曉已不在那裡。
和田塚乃和田義盛家族之墓,這裡甚至成為江之電鐵路上的一站。和田的戰役是由鎌倉的中心地帶展開的。
建仁三年(一二〇三m.hetubook.com.com)九月二日午後兩點左右,高山重忠、三浦義村、和田義盛等北條義時門下大將率眾擁至一幡所在的小御所,當時比企能員已被誘至北條時政府邸殺死,剩下能員的兒子和女婿等七人,全都豁出性命決一死戰。決戰一直延續到下午四點,不久比企家人在家中放火,然後在年幼的君主面前自盡。
但是修建道路非一朝一夕可成之事,七年之後的建久五年四月,梶原景時再次授命建設道路。但這次不是懲罰,而是以執行官的身分投入工程。
由於迎接的軍隊一直沒有出現,公曉等得不耐煩,便沿著八幡宮的後山小路自行到義村府邸。義村府在西御門,距離並不遠。但是公曉在半途和義村派來的殺手碰個正著,於是被殺。不知為何實朝的頭顱在此時失蹤,再也沒找著。
抱著實朝的頭顱,公曉奔向監護人備中阿闍梨家中。阿闍梨家在雪之下北谷。阿闍梨勸公曉用點餐食,在吃喝之間,公曉都不曾把頭顱放下。
義村回信答道:「請您移駕舍下,我會派兵前去迎接。」同時,他卻將公曉的所在向北條義時通報。
入夜後,參拜結束,實朝正要回府,石梯旁突然跑出一個男人,向實朝迎面斬下,把他的頭給砍了下來。男子抱著實朝的頭,不知朝什麼地方去了。
若就現代來說,應該相當於禁止停車和停腳踏,以及在指定日之外,禁止將垃圾丟出的規定吧。由此可見,人的思慮古今皆同,真是有趣。
當時的鎌倉成為武家政權的中心地,因此人口也呈爆炸性的擴張,然而另一方面道路卻未曾修整,以至於居民和訪客都深受其苦。若是讓梶原景時來負責這件事,可說是一石兩鳥之策。
總之https://www.hetubook.com.com雪夜裡的慘劇就是發生在這附近。公曉當真提著血淋淋的頭顱,在這一帶行走嗎?
在這次鎌倉少見的大雪中,有一隊美麗的行列正慢慢的走向鶴岡八幡宮。那是傍晚六點左右的事,周圍已是一片黑暗。
公曉遣一使者到三浦義村處,傳話說「將軍已死,現在該換我來做將軍。請盡快謀好治國大略,前來輔佐我!」
政子雖為一手段毒辣的政治家,但另一方面卻也有情深意重的一面。她對靜御前的親切就是她情感的表現。雖然她將賴家從將軍位子上逼退,又殺了一幡,但她卻憐惜公曉,把他叫到身邊來。公曉既為賴家之子,照理說應該由他繼任將軍,但那位置已是實朝所有,既然不能在俗世成為一國之首的將軍,就讓他擔任八幡宮的主持,成為宗教界之首。在歐洲的話,就是國王與教宗的關係。
戰爭結束時已經入夜了。北條義時的軍隊在海邊搭建臨時的小屋,以收集屍骸,並點上松明火一一檢查。想必那會是一個血腥而悽慘的場面吧。
另外,雖然《吾妻鏡》中記載公曉是躲在石梯旁,但一般堅信他是藏在石梯旁的大銀杏樹後才對。
這場雪還沒來得及溶化,二十七日再度開始下雪,這次累積了六十公分有餘。
感受到危機進逼的政子,與弟弟北條義時聯合,疏遠賴家,滅了比企氏。年幼的一幡也不幸死亡。那時期的狀況在《吾妻鏡》中記載如下:
曾在政子晚年造訪鎌倉的《海道記》作者(應是鴨長明)提到,停泊由比之濱海邊的船隻有數百艘,千萬戶人家戶戶相連。這種說法多多少少是一種誇大的表現,但盛極一時的光景應該是不會錯的。
第二天有一個名叫源性的僧人,來到現場到處hetubook.com•com巡梭,說是至少希望能找到一幡的遺骨。據一幡的奶娘所說,幼君最後是穿著畫有菊枝圖案的衣服。源性找到一具小小的骸骨,仔細察看之下,發現右臂下方一塊燒得已經殘破的布塊的確是菊花的圖案。於是源性將遺骨拾好,掛在胸前往高野山去了。
賴朝既表明將打賞夜須,那麼景時自然便犯了誣告罪。於是傳令景時建造鎌倉各地的道路作為懲罰。
有一說指出人口約有二十萬,但此說法並不確實。即使如此,只要是比現在的人口多,其稠密度即可想而知了。
消滅平家、征討奧州之後,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的賴朝,開始設立問注所、公文所及政所,確立了武家政權,而另一方面他也著手建設鎌倉。
公曉是二代將軍賴家的次子。也就是死在比企之谷的一幡之弟。他被送到三井寺去出家,然而政子不捨,所以又把他召回鎌倉,擔任八幡宮的主持。
實朝性格溫吞,所以北條氏掌握了執政的實權。幕府開創時期的功臣畠山重忠與和田義盛也都相繼遭到刺殺。
源賴朝在正治元年(一一九九)正月崩逝,年過十八的賴家接下將軍之位。賴家身材魁梧,腕力過人,擔當武家的棟梁不遑多讓,但怎麼說他還是太過年輕,要讓這些看遍世事的家臣們心服口服實在不易。
激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傍晚六點左右,和田義盛的四男義直戰死。義直是義盛最疼愛的兒子,所以義盛大受打擊放聲大哭。沒多久即被敵軍所敗。三郎義秀和數名家臣一同乘船逃至安房。
然而這是在太平時的狀況。武士們血氣盛,大家摩肩擦踵的生活在一起,喝醉了酒之後爭吵打架鬧事,簡直就是家常便飯。與現代鎌倉靜謐的氣氛,可說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到了https://m.hetubook.com.com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出來之後,開始有計畫的建設城下町。也就是以城為中心,在周圍建設武士家宅、工匠商人的市鎮。即使到了現在,許多昔日的城下町都還留有穀町、鹽町、紺屋町、鎧町等町名,在在說明了當時的城主有計畫性的召來這些工匠和商人,讓他們住在指定的地方。
那時候的鎌倉市街是什麼模樣呢?
不但有比企尼的女兒當奶娘,賴家還娶了比企能員的女兒為妻,育有一子,名叫一幡。於是比企氏取代了曾以賴朝的外戚而握有權勢的北條氏,開始擴展勢力。
若宮大道第一鳥居旁的寶篋印塔,據說是畠山重忠之子六郎重保的墓。塔上刻的銘文是室町時代的年號,所以很難說是不是重忠的墓地,但地方上的人十分崇敬他,叫他「六郎爺」,也算是對失敗者的同情吧。
現在,我家面向巨福呂坂。但是這條坂道並不是昔日的巨福呂坂穿山道,從前的山道要在更西一點的地方。現在的巨福呂坂和近代美術館別館一帶以前不是通道,而是八幡宮的供僧坊二十五院。
繼賴家之後成為第三代將軍的是政子的次子實朝。元久元年(一二〇四),賴家遭到暗殺,而政子兩個女兒早在之前便已亡故,所以實朝成了政子僅存的兒子。
下午四點,和田義盛率領六個兒孫、家族、親友等軍隊,將幕府的南門和小町的北條義時宅邸西北門團團圍住。六點,幕府完全被包圍,並且引燃了大火。實朝逃到法華堂,法華堂原本就是賴朝的佛堂,據說現在賴朝之墓地石階下方的白旗神社,即是舊蹟所在。
先是在大倉幕府周圍建造各重要家臣的宅邸;又建設像鶴岡八幡等壯麗的社寺,這些前面都已提過,最有趣的是,賴朝花了相當大的心血在道路的整頓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