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中國不能

如果國人以此爲傲,請不要忘了,我們目前離孫中山的理想還是很遠。同時也不要忘了,從發展經濟和科技的角度來看,事實還是告訴我們:「日本能,中國不能」。
因爲中國文化,幾千年來有輝煌的歷史,中國人相信中國是宇宙的中心,慢慢的從自信進而成自傲。近幾百年來,即使有西方文化(人權和科學)的挑戰,仍改不了這種心態。義和團事件以來,也只把自傲態度,從表面趕到内心、骨子裏,「中國人最了不起」,還是每個中國人的信仰。因此當別人也「了不起」的時候,大家常會輕視和不顧那個事實。

三談日本能,中國不能

當然,國人不是完全沒有合作,只是每次合作,每次需要强有力的「催動劑」,抗戰時的愛國心、球賽時的好勝心,就是例子。還有,在上司命令、權勢高壓、和名利重誘下,大家也都能乖乖的合作——被動式的合作。只是當這些「催動劑」一旦蒸發,或自私慾超越「催動劑」時,大家會立刻原形畢現,各自爲政了。其間也有人眞心想合作,但常被對方乘機取利,使合作之路永被阻塞。看來「日本能,中國不能」不是偶然的m.hetubook.com•com事,也不是我們在信口胡言!
其實,中國人的智力和才能,和世界上任何先進民族來比,不相上下,那麼怎麼會「日本能,中國不能」呢?
每天翻閱報紙,每天就看到社會上充滿了沒有公德的現象,沒有公德就是每人只精算自己的私利,不顧別人的權利。簡單的說來就是過分的自私,不把別人放在心中,同樣的,別人也不把你看在眼中。在這樣的心理和行爲下,能談合作嗎?臺北有三萬六千多家外貿公司,大部份的「公司」因爲不肯合作,多是一個人自稱董事長而唱「獨脚戲」,不但力量薄弱,並且還互相殘害,結果共遭慘敗。而日本人就業,多能安心和終身服務,使公司或機構向榮,大家共享成果。日本人還有一件被人忽略的大事,就是三、四百年來,日本沒有過大規模的內戰,回頭一看比日本還小的越南和韓國,情形就不同了!以中國來看,民初以來的內戰,是世界著名的!以上這些都指示日本人有別人(不包括美國)沒有的合作精神,於是許多事,日本能,別人就不能!
五千年來中國度過了剝削人權的專制生活,其中雖有中國人所和_圖_書喜歡的漢武、盛唐式的擴展,却也早已過去。近二百來,中國遠不能和歐美相較,卽使和日本來比,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快速現代化已足驚人。再看看世界二次大戰後,短短四十年中,日本竟能從原子彈的灰燼中躍起而成爲世界經濟超級大國,眞是了不起。中國是戰勝國,即使目前能做到全國都如臺灣一樣好,也比不上日本和美國!很明顯的,日本能從二顆原子彈中領悟失敗的教訓,而中國八年血腥的抗戰,只促進了一個小小臺灣的發展!再從中國人引以爲榮的文化角度來看,進步也比不上日本。譬如中國人所得的三個諾貝爾獎,全靠借光於美國的環境;而日本却能完全在自己的本土內培養出高於中國一倍的諾貝爾獎金的得主,更使人汗顏的是日本所得的獎中,除科學外,還有和平與文學獎,中國人一向以愛好和平和擅長文學而自豪,在這二方面竟也落後,似乎還沒有自覺。

日本能,中國不能
放眼看事實

中國的情形,就完全不同。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受盡君主和有權階級的壓迫和虐待,終於在七十四年前推翻帝制,建立亞洲的第一民主國和圖書家,雖然多年來道路,但目前至少在臺灣來說,已慢慢的走向軌道。再從廣大的立場來看,中國不但能產生孫中山先生這樣偉大的人物並且還能接受和崇仰他的民主思想,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是日本所望塵莫及的。若把日本的天皇和中國的孫中山先生來比,眞有天地之差!所以從認識民主觀念的立場來看,我們可毫不猶豫的說:「中國能,日本不能」。

中國能,日本不能

自立晚報,一九八五、十、十一

再論日本能,中國不能
沉痛談合作

一九八五、九、廿三
在這樣鐵一般的事實下,大家還堅持自傲,不肯承認「日本能,中國不能」,不願虛心自省!
我們何嘗願同意,我們更承認,日本所能的,中國都能。所以實際上,中國不是不能,而是不願也;不是不會,而是不爲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幾乎全部破產。當時美國破歷史之例,不但不以戰勝國的立場,來奴化日本,反而採取友善的和*圖*書態度,盡力扶助日本建立一個近代的民主國家。四十年來,事實證明,至少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日本人民仍留戒着「天皇」至上的迷信,脫離不了依賴「天皇」的奴性,對民主觀念的認識,非常落後。
附註:此文草就後,在電視上看到借光美國太空成果做研究的王贑駿博士返美,他唯嘶的臨別贈言,是勸國人合作,可見他也看出國人之不知和不願合作!去太空需合作,建國更需合作。當大家對國事發生感慨時,深望對這比什麼都重要的合作問題,願多三思,且思而後行!若願以「中國能,日本不能」爲目標,不更理想嗎?
因爲日本的經濟突飛猛進,連美國的汽車業界也在說:「日本能,美國也能。」中國人一向不甘示弱,加以有的人還相信中國人比日本人聰明和能幹,於是「日本能,中國也能」是理所當然,算不得什麼的一回事!
民生報,一九八五、八、卅
民生報,一九八五、八、廿九
上面所談「日本能,中國不能」,雖然根據重要的事實而論,許多人聽了,一定會和圖書很不高興,並且不同意。
過去四十多年來,我生活在美國社會,和祖國隔離,因之常有機會做客觀的思考,我深感中國所以比不上美國和日本,不是因爲中國人的才智不足,主要的是由於一部份的傳統所引成的老昏病(例如少公德、重權勢、輕法治、不衛生、崇迷信、自私、自大、不合作等)所致。最近在臺四年多的身受和觀察,使我進一步的了解老昏病中最危害國家的,是大家缺少合作的精神和習慣,因此不肯也不會合作。合作的重要可用一個簡單的例來說明:假定二個人共抬一盆梅花去中正紀念堂,如果甲因右邊路近要往右門走,乙却說左邊路寬要從左門進去,二人都以爲自己的理由勝於對方,都堅持己見,不肯協調,幾分鐘可做成的事,二人常爲了要爭一口「非依我不可」的「氣」,可鬧上幾天也做不成,做事的效率變成零。小事如此,大事更不行。怪不得孫中山先生說中國人有如一盤散沙。一百年前如此,目前仍是如此!
從經濟、科技和做事合作的立場來說,最近我們指出,許多事,確實有「日本能,中國不能」的現象。不過日本不一定事事領先,如果從民主觀念的認識來看,情形似乎剛好相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