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

苦行者一方面也是隱士,他們吃很少、很粗的食物,穿著襤褸不堪,拒絕沐浴,儘量幹些挑戰體能極限的工作。有些人甚至極力設法連續二十個晚上不睡覺。此人名叫馬卡利厄斯(Macarius),他曾於一次封齋期日夜站立,一週之中祗吃幾片包心菜葉,手上卻還不停地做著編籃子的活兒。馬卡利厄斯祗要一聽到有誰實踐了什麼特別的苦行,便立刻設法超越之。不獨埃及有此怪傑,叙利亞北部的卡拉特(Kalat Semem)有一個叫西米恩(Simeon Stylites,AD 390?—459)更居住在一根六十呎高,周邊不過三呎長的石柱上長達三十年之久,日曝雨淋亦www.hetubook.com.com不趨避。他用一條繩子把自己綁在柱上,繩嵌入體,使之腐臭生蛆。西米恩還把掉落的蛆放回肉瘡上,說:「儘量吃上帝賜給你的食物罷!」
苦行逐漸變成一種自虐競賽似乎是注定了的。位在亞歷山大城近郊的一處修道院於四世紀中葉甚且設置了一個類似研究所的機構,召集各地有志於研修苦行方法及實踐苦行生活的僧侶,共同商訂「如何找出一種無法被摹仿或超越的、吻合基督教義的刻苦方式」。
結果,終埃森民納斯一輩子,第一批派遣出去的義人全數消失未歸,第二批祇來了一個人。他走入亞歷山大城的時候被視爲人魚怪物,因爲他隨時會www•hetubook•com•com持卡往身上切畫一下,從頭到腳幾無完膚,新創口舊疤痕縱橫交織若阡陌網羅,把埃森民納斯活活嚇死在修道院的大門口。
在這裡所說的「僧」具較大的彈性,所指的不一定是佛門的出家人。中世紀的北非和近東一帶流行過相當長時期的苦行生活,許多基督的信仰者自苦爲極,實踐簡樸乃至刻酷的貧困淸修。
埃森民納斯召集九百名見習儈花費六年的時間從總重約一百零五噸的雲母巨石中打磨出七十萬枚大小、形狀、重量幾乎一模一樣的卡片;他認爲七十萬這個數字吻合於上帝往世間派遣的義人的總數。在埃森民納斯的理念裡:每個義人都必須前來亞歷山大城領取和_圖_書 Parchocarto 以完成他在俗世間的使命。西元三五四年,他發出第一批的三十五張卡片,命令這群「領有隱居和苦行恩賜的」僧侶每人攜帶一百張卡片到世界各地去尋訪義人,並將卡片及卡片所象徵的刻苦實踐交付對方,說服對方在有生之年前往亞歷山大城至少一次,領取他自己的責任額——一百張卡片。埃森民納斯非常樂觀地相信:一旦第二批義人召集了第三批義人,這個卡片「老鼠會」就大功告成了——也就是會有三十五萬個義人來到亞歷山大城;那麼,祗消讓這批人再去找到另一個義人,上帝所交付的任務就算功德圓滿了。不過,義人並非以一趟旅遊兌卡即算了事,他們必須堅守幾個戒律:www•hetubook•com•com不可在齋期吃熟食、不可飲酒、不可遂行淫慾、不可搭乘有蹄或輪著地之交通工具、不可穿兩件以上的衣物、不可睡在有瓦和圍牆覆蓋掩蔽的室內、除了傳播教義不可言語、不可踐踏麥子、不可斜視聖壇或聖像、不可於睡夢中呼喊牲畜、不可連續三日在夜間睡覺、不可在晝間假寐或睡覺、不可洗浴、不可躲閉風雪、不可聽笑話作樂,甚至也不可感覺排泄時的快意。除此之外,他們每想到或提到一次耶穌便要用胸前的卡片在自己身上畫下一條滲血的刻痕——刻痕「不得短於義人自身的食指」。
負責此一研究單位的敎士名叫埃森民納斯(Eisenminius,AD 301–380),他首先設計了一種卡片,讓四和_圖_書方響應而至的僧侶持有。此卡長約四吋、寬約三吋,由雲母石精磨而成;一端鑽有小孔,可容皮革或金屬材質的繩鍊穿入。持有者必須將此卡掛在頸下胸前,隨身佩帶,以資識別。但是這種名爲 Parchocarto 的卡片不祇是身分證而已,它的邊緣極其鋒利,有如劍刃一般,是用來切割持有者身體的刀片。
另一個法國的苦行僧伍費拉許(Wulfiaich)也爲自己打造了一根圓柱,比西米恩的那根要稍微寬敞些。他甚至因長期的飢餓而得了異食症(即食糞症),除了自己的排泄物之外、任何食品飲料難以入口;即便如此,這位老兄也和傳說中的許多苦行僧一般高壽,伍費拉許活到八十九,死前已經有整整六十七年沒洗過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