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放大倍率掃瞄花了二十分鐘。除了像鉛筆尖大小的一個小凹痕之外,他們甚麼也沒發現。按照史東的建議,他們從那個凹痕開始進行二十倍放大倍率掃瞄。
萊維特設定座標,聚焦掃瞄。螢幕上出現一個新圖像。這一次,圖像是其中一個綠色斑點的特寫鏡頭。在高放大率下,可以清晰地看見邊緣。它們並不平整,而稍稍有點凹陷,看上去幾乎和鐘錶裡面的發條齒輪相同。
萊維特俯視控制台,按下「形態結構」按鈕。史東操縱的機械手把盛著石頭的玻璃皿放到輸送帶上。
史東罵了一句。要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他們得到另一個房間去,或者使用電子顯微鏡。無論哪種方法都很花時間。
萊維特操縱著控制鈕。但這一次機器就不能自動工作了;掃瞄儀編定的程序可以跟蹤任何規則形狀物體的外形輪廓,譬如立方體、球體或圓錐體,但它不能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探測太空艙的內部。萊維特把透鏡定在五倍直徑上,把遙控掃瞄儀的程式調到手動控制。然後,他把掃瞄儀降下來,伸入太空艙的勺形槽口中。
萊維特和史東並排坐在成行的控制按鈕和刻度盤前面。史東操縱著機械手,而萊維特則調整顯微鏡裝置。要進入擺放太空艙的房間,對它進行直接檢查是不可能的,所以由機械人控制的顯微鏡將代替他們完成這項工作。控制室裝有顯示幕,可以看見顯微鏡的工作情況。
「用一百倍放大倍率!」史東說。萊維特調整好控制鈕後,坐了下來。他們開始了冗長乏味的搜索過程。他們可能會一無所得。不久,他們將檢查太空艙內部,也許會在那兒有所發現,或者又是一場空。無論有沒有發現,他們都要取到樣本,把刮下來的東西和化驗標本塗敷到生長培養基上。
萊維特雖然想立即以更高倍數的放大倍率去檢查小黑點,但他明白史東的意思。他們不能匆匆作出結論——任何結論都不行。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撐下去、漫無止境地查出個究竟。他們必須井井有條地繼續工作,以保證他們在每一點上都沒有遺漏任何蛛絲馬跡。
「這表示甚麼?」
萊維特抿嘴竊笑,繼續掃瞄。現在兩人皆春風得意,內心對自己的發現胸有成竹和-圖-書。他們檢查了其他發綠的地方,並在更高的放大倍率下確認了那些綠色斑點的存在。
主控室是對太空艙進行科學檢查的第一步。其主要功能是探測——主控室用來探測和隔離微生物體。根據生命分析條約,野火計畫分三個主要步驟:探測、分析、控制。首先,必須發現生物體;其後,必須進行研究和了解,只有這時才能找出控制它的方法。
「令人驚異!」
「看見了。你沒有改變燈光吧?」
「在這期間,」史東說,「我們可以開始分析這塊石頭——如果它真是石頭的話。你操作電子顯微鏡還行嗎?」
史東安置好太空艙後便按了幾個按鈕。一個黑匣子從天花板降下來,開始掃瞄太空艙表面。他們兩人都注視著顯示幕。
主控室的設立是為了發現生物體。
「左邊邊緣,那兒。」史東指指顯示幕。「那石頭表面——假如那是石頭的話——到處都粗糙不平,除了左邊邊緣上面那塊,那兒很平滑,而且相當垂直。」
主控室裡有三個顯示幕,所示情景完全相同。從理論上說,他們可以使用三個掃瞄儀分別投影到三個顯示幕上,用三分之一的時間掃描完太空艙。但他們不想那樣做——至少現在不想。他們兩人都清楚,隨時間一點點地流逝,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都會減退。無論他們如何努力,也無法永遠保持一絲不苟。但是,如果兩人一起觀看同一圖像,遺漏甚麼東西的可能性就相對少一些。
「你認為那是甚麼?」史東說。
他們兩人誰也沒作出任何反應,雖然萊維特後來回憶說:「我激動得發抖,我不停地想,如果這就是它,如果它真是某種新東西,某種新的生命形式……」
整個過程花了兩個小時。結束時,萊維特輸入了MAXCULT電腦程式。該程式自動指揮電腦處理收集到的上百個岩石培養皿,其中一些將在正常的地球大氣室溫、室壓下儲存,其他的將置於高溫和冰凍、高壓和真空、低氧和高氧、光亮和黑暗中培養。把岩石皿分配到不同的培養箱裡是一個人幾天的工作量,而電腦花幾秒鐘就能完成。
「讓我們等等用四百四十倍放大和-圖-書倍率。」
「那麼,我們就先做這個。把石頭輸到形態結構程式。」
「一千倍。」
「我很想直接掃瞄太空艙的內部。如果我們沒有甚麼發現,我們可以再對表面做一次四百四十倍掃瞄。」
「到目前為止,」史東說,「一切順利。」
萊維特以二十倍放大倍率對太空艙內部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掃瞄。當他們認為看見了其他綠色斑點時,萊維特停過一、兩次,寫下座標,以便稍後用更高放大倍率掃瞄時能夠找回那些地方。半小時過去了,史東終於宣布他對二十倍放大倍率掃瞄感到滿意。
「我們可以探查一下。」史東說。
「那麼,我去準備樣本。我們還得做一下質譜分析,那些已全部電腦化了。但是在那之前,我們必須調到更高的放大倍率。在形態結構方面的最高光線放大倍率可以達到多少倍?」
「沒有,碰都沒碰。」
「那好,」史東說,「從五倍開始。掃瞄裡面。」
史東聳聳肩。「這表示它可能與軌道變化無關,再不然就是它具有我們尚不知曉的某種彈性特性。」
萊維特咧嘴笑了,做了個手指交叉的動作。
「從五倍放大倍率開始掃瞄。」史東說。萊維特調定幾個控制鈕。他們看掃瞄儀自動圍繞太空艙移動,聚焦在金屬表面。他們觀看了一次完整的掃瞄過程,然後調到二十倍放大倍率掃瞄。由於視野小一些,所以二十倍放大倍率的掃瞄時間要長得多。他們在表面上仍然一無所見:沒有刺痕、沒有凹痕、沒有任何類似細小生長物的東西。
萊維特看他自己的顯示幕,開始移動遙控掃瞄儀。花了好幾分鐘他才能夠順利地操作;原來動作很難協調,就像你看鏡子寫字一樣。但很快他就能掌握了。
「我們能使用更高的放大倍率嗎?能再放大一點嗎?」史東說。
史東說:「如果那是一塊隕石的話,他媽的那樣子真怪異。」
「不是油漆點。那個凹痕太規則。」
萊維特把觀察器調回到二十倍放大倍率。現在,他們可以看見四個他們感興趣的區域——三個孤立的綠色斑點,和帶凹痕的岩石。他按下了控制台上寫有培育字樣的按鈕,房間一側立即滑出一個托盤,上面放著幾樽有塑膠蓋的圓形hetubook.com.com培養皿。每個培養皿裡敷著薄薄的一層生長培養基。
「好一點沒?」
他們暫時再沒有甚麼事可做,只等二十四至四十八個小時後看看長出了甚麼。
令人失望的是,在更高倍數放大倍率下看到的跟先前的沒有甚麼兩樣,只是大了一些。但他們看見那是一塊不規則的物質,顏色暗淡,看起來像岩石,他們還看到在粗糙的物質表面明顯地嵌綠色小斑點。
他們立刻看見了它的廬山真面目:一個質地粗糙的小黑點,像一粒砂般大小。黑色中似乎還夾雜著一些綠色斑點。
「可真怪異!」萊維特道。
野火計畫使用了幾乎所有已知的生長培養基。生長培養基為膠凝化合物,含有許多細菌賴以生長和繁殖的營養成分。除了普通的實驗室備用品——馬血瓊脂、羊血瓊脂、巧克力瓊脂、單顯性組合、小孢子菌屬生長培養基等外,還有三十種含有各種瓊脂和礦物質的診斷生長培養基,和四十三種專用生長培養基——用於瘤狀細菌和異常黴菌生長的生長培養基,以及用數字命名的具有高度實驗性質的生長培養基——ME─九九七、ME——四二三、ME─A一二等等。
當萊維特卡噠一聲裝上一百倍放大倍率的鏡頭,開始第三次掃瞄時,發覺嘴裡依然泛著咖啡因藥丸酸酸的餘味。像以前的掃瞄一樣,他們從凹痕和較早前注意到的那個小黑點開始。
萊維特說:「我們開始培育和隔離,如何?」
「不熟悉了。」萊維特說。他快有一年沒摸過電子顯微鏡了。
「如果那是與太空艙相撞的物體,」萊維特說:「要不是運動速度很快,就是很重,因為它並沒有大得足以……」
生長培養基托盤裡還放著一堆無菌棉花棒。史東用機械手把棉花棒一個一個拈起來,在太空艙表面點一下,然後沾在生長培養基上。萊維特將資料輸入電腦裡,如此一來,以後他們就知道棉花棒所接觸過的部位。用這種方法,他們擦拭了整個太空艙的表面,接著又擦拭內部。使用高倍觀察器放大倍率,史東小心翼翼地從綠點上取下檢體,把它們移植到不同的生長培養基上。
他們早期考慮的問題是能否利用電視或某種視覺連接設備。電視設備價格低廉,而且較易
和_圖_書安裝;當時電視圖像增強器已應用在電子顯微鏡、X光機和其他設備上。然而,野火計畫小組最終決定,電視螢幕太不精確,達不到他們的要求;甚至連雙線掃瞄攝影機也不合要求,儘管它發射的線數是普通電視機的兩倍,並能提供較高的圖像清晰度。最後,小組選擇了一個光纖系統。在這系統中,由光傳送的圖像直接通過蛇狀玻璃纖維來傳輸,然後呈現在顯示幕上。這便能提供圖形清晰、線條分明的圖像。
圓錐形太空艙長三十七吋、基座直徑是一呎,其表面面積約六百五十平方吋。三次掃瞄,分別是五倍、二十倍和一百倍放大倍率的掃瞄,共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第三次掃瞄結束時,史東說:「我想我們還得做一次四百四十倍放大倍率掃瞄。」
史東嘆了口氣。「我要是一直盯著它看下去,」他說,「也許會開始這樣想。我們來看看其他那些綠色斑點!」
在主控室裡,三個顯示幕都顯示著綠色點的不同圓像。
「甚麼很怪異?」
「像小小的綠色油漆滴,濺在太空艙裡面。」史東說。
「我希望那不是油漆滴。」
「很好!」
最後,他用細鑷子鑷起岩石,把它原封不動地移到一個清潔的玻璃皿中。
「你看見沒有?」
此後,當他們繼續觀察時,綠色變成紫色,並保持不變。凹痕消失了;點稍微大了一些,填滿了V形空隙。現在,它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再一次變成綠色。
他們看著身後牆上的掛鐘。時針指著十一點;他們已經工作了整整十一個小時。
史東和萊維特坐在主控室裡,看著擺放了太空艙的內室。主控室雖小,結構卻十分複雜,而且價值連城:主控室造價為二百萬美元,是野火計畫設施中最昂貴的房間。它對整座實驗室的運作至為重要。
「它在生長。」史東說。
然而,當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有意思。」
頃刻之後,那情景再一次發生了:綠色、紫色一閃,又回復綠色。
史東咧嘴一笑。「你別想我會上當。我只是好奇而已,沒別的意思。」
「我們最好以二十倍放大倍率繼續掃瞄下去。」史東說。他竭力地想保持聲音平靜,但顯然他也同樣激動。
「把人造衛星撞出軌道。我同意,但它卻沒有撞出hetubook.com.com一個很深的凹坑。」
史東看著顯示幕說:「再亮一點!」
「不行!你忘了我們決定用的四百四十倍是最高放大倍率?」
「好!也該是時候了。」
否則他們可能在調查了數小時或數天後,仍一無所獲,甚至發現犯了錯誤、誤判證據,且浪費了時間。
他們迅速地工作。攝影機被放了下來,以每秒拍攝九十六個鏡頭的速度從五個角度拍攝。另一架定時攝影機以半秒拍攝一個鏡頭的速度卡察卡察地拍攝。萊維特又放下兩架遠程攝影機,把它們固定在與其他攝影機不同的角度上。
但其他綠色斑點看上去與岩石上的綠色不同。第一,它們大一些,似乎更明顯一些。其次,綠色斑點的邊緣似乎相當規則,非常圓滑。
萊維特從顯示幕上移開目光,朝房裡看去。連接著許多根複雜的桿和線,以天花板上垂下來的掃瞄儀正在圍著太空艙慢慢地自動繞圈子。萊維特目光又回到顯示幕上。
當程式正在運作時,史東把一個個岩石皿放到輸送帶上。他們看著岩石皿移動進入培養箱。
「我贊成。」
「但是?」
「你怎麼看待那綠色?」
「像一塊人造表面?」
他們正看著,這時奇怪的事發生了:有那麼幾分之一秒的時間,也就是比一眨眼功夫還短的時間,綠色變成了紫色。然後,又迅即變回綠色。
他們休息了一下,然後以水服下兩顆咖啡因藥丸。小組早就達成協議,除了緊急情況外,不服用放在第五層的藥房裡的安非他命,用於常規目的最好的是咖啡因。
萊維特調了一下。從天花板上又降下五盞遙控燈來,一盞盞卡噠卡噠地亮起來,照進勺形槽口。
「這可能是……」
史東贊同。到現在為止,雖然他們已對太空艙掃瞄了將近四小時,但兩人都沒有倦意。他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顯示幕。這時候螢幕上模糊了一下子,鏡頭移位了。當螢幕恢復聚焦時,他們正看著凹痕和帶綠斑的黑點。在這個放大倍率下,岩石表面的不規則形狀非常明顯——像一個微型行星,上面群峰爭霸,萬谷競峭。萊維特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這確確實實就是他們所看到的一切:一個精巧完整的小行星,上面的生命形式未發生過任何變化。但他搖搖頭,驅走腦海中的奇想。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