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習「成功」所需要的一切
父母:史托伯格博士,我打電話來,是想問問你是否能幫幫我的兒子?他今年上大學,卻覺得很辛苦,想要回家。他高中時成績很好,也修了很多大學相關課程,現在卻有科目被當。他說想休學,明年再轉學。
大多數父母認同,讓孩子在高中階段得到好成績,是他們教養目標中的前幾名。事實上,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普遍風氣。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在高等教育上的花費是相當多的,而且,教育經費還在逐年增加。然而,四年制大學的學生卻只有百分之三十念完第一年;念完四年畢業的學生,也只有百分之六十。
我們每年都會接到許多大學生父母的電話,因為他們的孩子正掙扎著面對成人的職責。父母會列舉出孩子高中時的成就,對於孩子沒能照著他們期待的路走,感到驚訝又沮喪。大多數父母都覺得相當困惑,他們認為之前為孩子走入成年生活所做的準備,應該可以讓孩子做得更好才是。
現今的父母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可以進入好大學,而且,這樣的焦慮感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甚至當時孩子可能還沒上小學呢!為了讓孩子跟上腳步,父母可能會直接幫孩子處理學業相關問題,例如,與導師協調、讓孩子上才藝課等等。不過,這通常會讓孩子行程過滿、承受過大的壓力。
我們在撰寫本書之前,採訪了許多老師,他們都認為學生整體而言,比前幾年更冷漠、更依賴、更焦慮。即使父母都希望幫助孩子面對高等教育所帶來的挑戰,但事實上卻帶來了反效果。想想,、果父母能判定的標準,不是孩子高中的平均成績、畢業成績,或是大學相關課程的名次,又會是什麼?
老師眼中「成功」的學生具備哪些特質?
一位南加州的高中老師說她曾經問學生:他們認為同儕中最成功的一個有什麼特點?結果學生的看法與老師非常相似,他們認為應變能力、自信、堅定、敬業是最重要的,還認為時間管理、學習技巧和社交技巧,是為接受高等教育或是未來工作做準備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一個學生說重要的是智商、平均成績,或是上資優班的能力。
*具備內在動機
*有應變能力與處理壓力的能力
*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包括溝通技巧
我們請全國老和*圖*書師來分享他們覺得成功學生的特點為何?他們所列出的特點非常一致:
這一代的學生慣於即時滿足,並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因為最新研究發現,「責任感」(定義為有組織、自律又負責)除了是高中成績,也是大學成績最準確的預測基準。將孩子逼得太緊,或是常拯救孩子不犯錯的父母,雖然對於孩子的平均成績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也沒有任何好處,最後只是抹滅了孩子身上那些學者專家研究發現能在大學階段成功的特質罷了。
請留https://www•hetubook.com.com意!老師們並沒有將智商、平均成績,或是「模範生」列入這些特點。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位老師將具體的分數、數字,或是客觀的衡量標準列為成功學生的特點之一,每位老師都強調品格和面對生活挑戰能力的必要性。其中一位老師甚至說了一句:「接受失敗和掙扎,都是學習的一部分。」
*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考
*有恆心與毅力
*願意承擔責任
我們所採訪過的老師提到,這一代的學生似乎不太自律,他m•hetubook•com•com
們渴望直接得到答案,對於學校作業尤其如此。一位高中英文老師說:「如果沒辦法用Google查得到,他們就無所適從。」這位老師還分享了一個實例:他曾經問學生,對於兩個文學事件間可能的關聯有何想法?雖然他表示答案無對錯,只是希望他們「思考」,卻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將他的問題逐字鍵入Google上搜尋。這是他們被問到自己意見時的自動反應,他們不願(或不能)自己思考,得依靠別的東西給出答案。而這種需要即時解答的習慣,不只出https://m.hetubook.com.com現在教育上,也出現在孩子的其他生活領域。
如果該目標是提高總成績、拉高考試成績、進入好學校,那麼,教導孩子負責、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便可說是很強的指標。因為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朝著目標前進有信心的孩子,對於尋找答案會更加自在,他們不會期望別人給他們解答,也會更加努力,工作成果更好。而比較衝動且需要馬上解決問題的孩子,則可能會等別人告訴他該怎麼做、任務有難度時就愣住、工作成果不甚理想等等。
不僅老師和學生認為品格很重要,https://m.hetubook.com.com研究結果也支持這一點。有一個關於中學生學業表現的研究發現,自律的青少年每次學業表現評量都優於較衝動的青少年。而評量的基準包括考試成績、是否錄取有競爭力的高中、出席率等等。
根據研究顯示,自律的青少年在每項學業上的表現都優於比較衝動的同儕;即時滿足的現象、過度控制孩子、拯救孩子,與優秀的學業表現是互相衝突的。此外,「智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這樣的假設,已經被取代了。許多研究顯示,以及我們與老師、學校相關人士、企業老闆們的訪談,都證明這樣的假設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