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十首絕句,寫景抒情,悠然意遠,文繁不具引。山水亭館,名目衆多,可以想見風物之美,宋人黃思伯作東觀餘論,謂:「輞川二十境,勝槪冠泰雍」,當非虛譽。
杜甫經營草堂之辛勤如此,然而他在草堂居住的時間極爲短促。據杜詩錢收齋箋所附「少陵先生年譜」:在草堂經始的次年,卽上元二年(七六一)杜甫的好友嚴武節度劍南,鎮守成都,在草堂落成的當年,寶應元年(七六二)七月,甫送嚴武還朝,到綿州,未幾,徐知道之亂,因入梓州,冬,復歸成都,迎家至梓,後再遷閬州。
他所作「新置草堂,卽事詠懷,題於石上,」可以略見情懷,詩有云:
「左手攜一壺,右手挈五結,……興酣仰天歌,言我本野夫,誤爲世網牽。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反清源,捨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碁局,稚子敲針作釣鈎。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在梓州閬州住了約二年,到廣德二年(七六四)嚴武再鎮蜀,甫於是年春晚返成都,歸草堂,有詩曰:「不忍竟捨此,復來薙榛蕪,入門四松在,步堞萬竹疎。」
臨別草堂,賦三絕句,其中兩首曰:
日高睡足猶懾起,小閣重衾不怕寒,
遺愛寺鐘欹枕聽,香鑪峯雪撥簾看。
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爲送老官,
心泰身甯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
王維晚年,有時居長安,有時則居輞川別業。中年好道家思想,晚年又皈依佛法。舊唐書說他居常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綵。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皿、經案、繩床而已。因爲他屏絕塵累,所以有「施山莊爲寺」之表。
「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樂天旣來爲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
自寫輞川圖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覓綿竹於韋二明府。
次年(寶曆元年八二五)三月,又有除蘇州刺史之命,在蘇州爲郡守一年,北返後,召爲祕書監,繼除邢部侍郎,要到太和三年(八二九)以病免官,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方定居洛陽履道之宅,時年五十八,到七十五歲逝世,一直沒有再離洛陽,中間曾除河南尹,但仍以洛陽爲家。
杜子美浣花草堂的清流曲繞,王摩詰輞川別業的深林幽谷,詩人之居,
hetubook.com.com往往得景色風物之美。在優美的景色風物之中,清風明月,矯日春林,更顯得大自然的神奇妙化。劉彥和所謂「一葉迎意,蟲聲引心」,皆足以啟發詩人心靈感應,構成美好詩篇。詩人求其居處的不同凡俗,實不止如白樂天所說,僅求「外適内和,體甯心恬」而已。
然而樂天居廬山草堂,尚不足兩年,草堂記云:「時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是爲元和十二年(八一七),明年十二月奉朝命除忠州刺史,又明年春,自江州浮江上峽,三月二十八日到忠州任。
此一時期,杜甫的心境大約比較愉快,是年六月,嚴武表甫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還有些俸祿收入,以濟困窮。可是好景不常,第二年,卽永泰元年(七六五)四月,嚴武卒。杜甫於五月離草堂東行,從此卽與草堂永別了。以後還有五年多的時間,漂泊於今日的川東、湖北、湖南各地,至大曆五年(七七〇),在湖南的耒陽,一夕大醉卒。
長慶二年(八二二),樂天卜居新昌坊的第二年,除杭州刺史。約二年秩滿去杭,時長慶四年(八二四),除左庶子,分司東都,在洛陽履道里購得故散騎常侍楊憑的居宅。此宅比較寬廣,竹樹花木,綠水波,點綴其間,景色玲瓏。他平生從仕,此時方積有餘,買得此宅,其移家詩云:「移家入新宅,罷郡有餘資。」然價尙不敷,以兩馬足之,洛下下居詩注云:「賈宅價不足,以兩馬償之。」
接着寫草堂的外面景物,他說:
歷代收藏和鑑賞家題跋此圖者甚多,但到元朝虞集而後,見之著錄的題識,僅及後人的臨摹之本,想眞蹟已失傳了。
自草堂落成,以至永泰元年的永別,杜甫有此草堂者僅四年,而其中一大半的時間,居梓州閬州,他得在草堂安享閒適清福,不過約一年多的短短歲月而已。
徧檢杜集的吟詠,草堂風景,有水而無山,所謂「舍南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草堂幾間茅屋,杜甫死後,自然不久就荒烟蔓草,形跡無存,胡宗愈於宋、元祐間,作「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詩碑序」曰:「先生故居,松竹荒涼,略不可記。」但杜工部祠,卽建在草堂舊址,至今留存,筆者無緣瞻仰,所謂「有水無山」的印象,乃得自書本,不知後世復有「雪裏江船渡,風畫徑竹斜,寒魚依密藻,宿鷺起圓沙」之景否?
輞川別業原爲宋之問所有,宋於武后時爲「宸內供奉」,媚附張易之。中宗時坐「賕餉狼藉」貶,睿宗時流嶺南賜死。此一貪官的「污產」,不僅景色不讓仙境,建築自亦安麗。如何及何時轉到王維手中,史無可考,僅王維詩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和*圖*書陲」,非早年可知。
附近有一個六朝古寺:「草堂寺」。李德裕記益州寺觀名勝有云:「益州草堂寺……在府西七里,去浣花亭三里,草堂寺自梁有之。……甫卜居浣花里,近草堂寺,因名。」
輞川在長安附近藍田縣境,山水絕勝,據陝西通志:「輞川在藍田縣南嶢山之口,去縣八里,爲兩山之峽,隨山鑿石,計五里許,路甚險狹,過此豁然開朗,村野相望,蔚然桑麻肥饒之地。四顧山巒掩映,似若無路,環轉向南,凡十三區,其美愈奇。王摩詰別業在焉。」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爲送浣花村,」此向蕭八明府覓桃栽。
居住時間僅有年餘
「市街塵不到,宮樹影相連,省吏嫌坊遠,豪家笑地偏。……等閑栽樹木,隨分占風煙,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牽。松聲凝澗底,草色勝河邊。虛潤冰銷地,晴和日出天。……簾每當山卷,帳多待月褰。籬東花掩映,窗北竹嬋娟。……」
綠水清波景色玲瓏
「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煇,好事者見,可以永日。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珮琴筑聲。
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在短短的篇幅裏,最能道出惘川景色的詩情畫意,略云:
「身出草堂心不出」
「……北涉元壩,清月暎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疎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儵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靑臯,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儻能從我遊乎?……」
此居尤以北窗之竹,最饒幽趣,樂天記之以詩,云:「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開窗不糊紙,種竹不依行,意取北簷下,窗與竹相當。繞屋聲淅淅,逼人色蒼蒼,煙通香藹氣,月透玲瓏光。……」
白樂天廬山草堂記有云:「余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爲臺,聚拳石爲山,環斗水爲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他的辛苦經營,也無非爲了增加居處的詩情畫意。
樂天的廬山草堂,山林泉石,不必人工點綴,風物天成,環境絕勝。他於貶謫江州司馬的第三年,元和十二年(八一七)於廬山香鑪峯下,構此草堂,草堂成,撰文爲記。
「太和三年夏,樂天始得請爲太子賓客,分秩於洛下,息躬於池上。……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頹然自適,不知其他。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www•hetubook.com.com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間者久之,曲未竟而樂天陶然,已醉臥於石上矣。」
「草堂塹西無樹林,非子誰復見幽心,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向何少府乞榿木。
久眠褐被爲居士,忽挂緋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勒移交。
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迴,
山色泉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却歸來。
茅屋雖陋,環境却得水木清幽之勝。杜詩云:「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卽滄浪。」華陽國志謂「郡治少城西南有七橋,直西門埤江南渡流,曰萬里橋。」又寰宇記謂,「杜甫宅,在成都西郊外,地屬犀浦,接浣花溪,名百花潭。」數十年後,這潭畔還住過一個名女人——薛濤,薛居潭旁,以潭水造紙,作十色箋,李義山詠之,句云:「浣花箋紙桃花色。」
「欲存老蓋千年意,爲覓霜根數寸栽」,覓松樹苗於韋少府。
履道之宅,尤以池水爲勝,免邢部侍郎,東歸洛居之後,樂天吟有池上篇,其序備言居此宅的晚年優閒生活。略云:
「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雲,低枝拂潭,如幢豎,如張蓋,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枝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時。下舖白石,爲出入道。堂北五步,據層崖積石,嵌空垤塊,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
其中若干字彙,今日已少用到,也許需要解釋,據趙松谷的王詩箋註:「柴」,柵也,別墅有籬落者謂之柴。「沜」,吉文泮字,水泮植有茱萸曰茱萸沜。「垞」,小丘也。
此杜甫夏日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所作之詩。其時除了身體仍欠健康外,閒情逸致,爲他一生極少享受到的安定生活。自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安祿山作亂後,甫間關隴,舊唐書謂:「時關畿亂離,穀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採梠,兒女餓殍者數人。」困厄艱窘,境况十分凄苦。
雲仙離記云:「王維居輞川,宅宇旣廣,山林亦遠。」王維集中「請施莊爲寺表」,自言山莊爲「精舍」,可見其建築不是杜甫草堂那樣簡陋的。
後來,聽說他的朋友裴冕做了成都尹,爲欲得朋友的照顧,乃自隴右入蜀,到了成都,其時爲乾元二年(七五九),於是有「草堂」的經營。
宋,秦少游對摩詰此圖,極感興趣,所和*圖*書作「書輞川圖後」云:
輞川山居名句,王維集中掇拾卽是:「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波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烟。」「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良以山中景色,早晚不同,四季有別,變化無窮。
他又有履道新居二十韻,句云:「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頭,林園四鄰好,風景一家秋。門閉深沉樹,池通淺沮溝。拔青松直上,鋪碧水平流,籬菊黃金舍,窗筠綠玉稠。……」
山爲終南一脈,王維集中,或稱輞川爲終南別業,深林幽谷,清流曲繞,廣袤和氣魄非杜甫的草堂可比。佳勝之景甚多,王維與其友人裴迪,以五言絕句詠遊止之處,各二十首,裒爲輞川集,維自序曰:
「草堂」並不是什麼輝煌富麗的建築,杜詩謂「柴門古道旁」,「江漲柴門外」,連木門都做不起,簡陋可知。何以建造需時如此之久?蓋因貧窶無貲,要靠親友一點一滴的幫助,自然無法速成的。集中有「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句曰:「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還有一位朋友王錄事,答應了資助,並未履約,於是杜老戲爲詩曰:「爲嗔王錄事,不寄草堂貲。」因人而成,經營之難如此。
又,「香鑪峯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五首之一云:
浣花草堂屋舍雖甚簡陋,然必廣徵花木,點綴其間,使自然景色,益臻瑰麗。
「元祐丁卯,余爲汝南郡學官,夏得膓癖之疾,臥直舍中,所善高符仲攜摩詰輞川圖交余,曰閱此可以愈疾。余本江海人,得圖喜甚。即使二兒從旁引之,於枕上,恍然若與摩詰入輞川……幅巾杖履,棋奕茗飲,或賦詩自娛,忘其身之匏繫于汝南也。數日疾良愈。……」
昔人謂詩爲有聲畫,畫爲無聲詩,王維詩得唐音之盛,嘗自寫輞川圖,宋人謂王摩詰所作輞川圖,「山峯盤迴,竹木瀟灑,其石小劈斧皴,梢多雀爪,葉多夾筆,描畫人物,眉目分明,衣摺丁頭鼠尾,樓閣用界筆畫,筆力清勁,曲盡精微,眞如臺閣文章,鏘金戛玉,故當在第一品也。」
樂天左遷江州之初,情緒不免傷感憂怨,後來逐漸向閒適曠達轉變,迄草堂成,在優美的山水間,寄意於詩酒,恬退保和,以至終身無悶。
深林幽谷景色佳勝
王維(摩詰)的輞川別業,爲唐代另一著名的詩人之居。王維與杜甫同時代而年長於甫,兩人是朋友,集中各有唱和或相贈之作,但在杜甫篳路藍縷經營他草堂的翌年,卽上元二年(七六一),王維逝世了,時年六十一歲。王維死年,舊唐書作乾元二年(七五九),上元二年之說,係據趙松谷所撰年譜,蓋集中尚有繫尾書上元二年五www•hetubook•com.com月四日所作之詩。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乞果於徐少卿之句也。
然而在羈旅之中,杜甫的心却時常惓惓於草堂的,其遺第檢校草堂詩曰:「鵝鴨宜常數,柴荆莫浪開。」又寄題草堂云:「尚念四松小,蔓草易拘纏。」送韋郎歸成都,曰:「爲問南溪竹,抽梢合過牆。」
「其四傍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綿繡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谿月,冬有鑪峯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記。」
履道里在洛陽東南隅,樂天自云:「都城(東都洛陽)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南北垣第一第,卽白樂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
三年歸來的願望是沒有實現的,樂天在忠州約兩年,元和十五年(八二〇)冬,召爲司門員外郎,奉詔囘京,明年,長慶元年(八二一)由朝散大夫轉上柱國,拜中書舍人知制誥,在長安東城新昌坊購置一舊宅。新昌近曲江,南望秦嶺,雖在城市,地偏坊遠,加以修葺,佈置庭院,不乏清幽之趣。
「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
「匡盧奇秀甲天下,山北峯曰香鑪,峯北寺曰遺愛寺,介峯寺間,其景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八一六)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峯腋寺爲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磩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
竹樹雲山,飛泉崖石,以至草堂的結構,四時的陰晴顯晦,都有細緻描寫,記曰:
輞川圖是我國藝術史上的瑰寶,黃山谷謂造微入妙,「世有兩本,一本用矮紙,一本用高紙。」
萬里橋西一草堂
「草堂」的花木,大都爲杜老所栽種,集中向友朋索取花木的詩甚多。
白樂天的廬山草堂
「堂北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簷注砌,纍纍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
杜詩云:「經營上元始,斷手寶應年。」按上元元年爲西元七六〇年,寶應元年爲七六二年,其間經過了兩三個年頭,才完成草堂的建造。堂成詩有句云:「頻來燕語定新巢」,則落成大約是在寶應元年的春天。
樂天「新昌書事四十韻」,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