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情況明白地透露出如果父母為孩子提供解決困境的方案,便等於告訴孩子只要問別人,就可以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業陷阱
我們經常看到父母落入的另一個拯救陷阱,就是與孩子的人際相關之事。因為父母不忍心看著孩子在同儕關係中掙扎,只要發現孩子和同伴產生衝突,或是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排除在團體之外,即是最和善的父母,也會設法解決孩子的同儕問題,而不是讓孩子自行解決,或幫助孩子找出一個解決方案。
例如,有位七年級的歷史老師最近與我們分享一個情況:一個學生沒念書,所以考試不及格,老師便接到那個學生母親的電話,詢問嫽的兒子可以做些什麼來拉高分數?老師便回答:「念書。」學生的母親隨後詢問她的孩子是否有其他額外加分的功課可以及?老師便告訴她,https://www.hetubook•com•com她的兒子整個學期沒有做過可一項加分的功課。她又問她的兒子能否之後再交那些加分的功課?老師說不行,這讓她感到相當疑惑,接著說:「那到底要怎樣才能拉高分數?」老師又說了一遍:「下次考試好好念書。」
這個情況中,最不用心的就是那位學生,而父母則將分數看得比在課學會的技巧還重要。雖然這位母親立意良好,希望自己兒子的學習路可以走得輕鬆一點,卻錯過了可以教導孩子努力用功的寶貴機會,更不用說策劃、組織、負責了,這都是因為父母只著眼於成績。此外,這位母親顯然比孩子還努力想解決問題。
教養idea/給孩子機會自救
從短期來看,讓孩子感覺好一點,自己也覺得很棒。不過,如果你教導孩子如何自行解決社交問題,親子的感覺都會更好。
身為父母,我們有許多解決問題的經驗,這對我們而言非常容易,但孩子卻需要機會自行練習。為了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以對提出幾個建議:
*開始抗拒「讓每件事都順利」的誘惑——給孩子機會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
*與國小兒童討論數解決方案,或許會有所幫助——就像讓他們做選擇題,問問他們想嘗試郡一個選項,再根據孩子的年齡與發展給予適當的選項。可以讓他們自行嘗試,或是幫助他們實行自己選擇的解決方案。
*讓國中階段的孩子自行發展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再請他們在實行之前,與你分享各個方案的優缺點。此外,父母的回饋和支持在這個階段是很重要的。
*高中階段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因為大多數的問題還是要他們自行解決。
和*圖*書和圖書社交陷阱
其實,這位母親應該將重點放在缺乏努力、計畫以及責任心,而不該只想快速提高孩子不應得的分數;這個孩子本來可以體驗拿到低分的自然後果,例如在成績改善之前,失去一些特權;而他的父母也可以在與他討論之後,用不同的方式來準備課程。
孩子的學業是個讓人容易上當的陷阱。掉入陷阱的父圇,歇斯底里地認為每項分數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大學號擇;而這種恐懼導致父母試圖搶救孩子,也讓父母錯失了重要的教育機會。
父母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掙扎,所以往往覺得有必hetubook.com.com要「拯救」孩子。
為了不讓孩子有負面經驗,便直接解決他們的問題——這種行為的後果,是讓孩子期望別人為他們完成所有事情,也剝奪了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果父母總是掌控著孩子的社交生活,就沒辦法幫助他們自行發展友誼。這個陷阱常發生在學齡前兒鐘的遊戲團體中,也會對青少年時期的約會習慣產生影響,因為父母對孩子社交生活的期待,不見得與孩子本身的意願相符,所以,即短期內孩子可能覺得自己融入團體之中,但長期而言,並未學到任何交友或是維持友誼的人際社交技巧。
此外,父母也會嘗試用其他方式來作社交救援,這些方法包括為孩子買頂級名牌服飾或是電子產品,讓孩子可能被自己的朋友圈所接納。
父母的角色是引導孩子,教錈們如何維持友誼,而不是直接為他們做好這些事情。燌而,雖然大多數的父和*圖*書母都了解友誼有起有落,孩子莖要學習如何餃友,以及如果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例如,如何面對不同的意見或是傳聞。但實際上,為了改善孩子的社交情況,父母常常忍不住出手干預,例如,開始打電話向其他孩子的父母道歉,強迫兩家的孩子再次成為朋友。大多數的父母甚至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踏入陷阱之中,這種情況對父母而言相當普遍。
大家一致同意孩子所能學會的最好技能就是思考能力,以及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孩子的童年中充滿了練習這些技能的機會。不過,父母常常因此陷入的拯救陷阱卻有兩種:孩子的學業以及社交關係。
不過,只因孩子說:「『其他小孩』都有。」就買東西來拯救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如何應對社交困境,例如,感覺被同儕排擠時,應如何處理?父母所該做的,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學習自救和自行解決問題。